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棉花抗黄萎病品种(春矮早和86- 6)和感病品种(中棉17和豫棉12)的根际真菌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根际微生物区系,抗病品种根际微生物种数多于感病品种,区系组成更为复杂。抗病品种根际真菌优势种主要是漆斑菌 (Myrothecium )、粘帚霉(Gliocladium )、曲霉(Aspergillus)和青霉(Penicillium )等,感病品种则多为头孢霉(Cep halosporium )、镰刀菌(Fusarium )、矛束孢(Doratomyces)、粘帚霉(Gliocladium )和漆斑菌(Myrothecium )等。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不同抗性棉花品种根际真菌区系各成员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发现抗病品种根际真菌区系中对黄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真菌种数和比率都高于感病品种,而且抗病品种根际真菌的优势种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这种差异在苗期和现蕾期更为明显,花铃期则显著减小。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品种对棉花黄萎病的抗性与根际真菌区系组成及其对黄萎病菌的抑制能力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水稻LIR1是LIR(light-induced rice)蛋白家族的一员,受光与生物钟的调节,在植物光反应及生物节律性调控方面有重要作用。为了研究水稻LIR1的生理功能,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水稻‘珍汕97B’LIR1基因做了根、叶鞘、叶片及穗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同时构建了启动子的GUS基因融合表达载体LIR1∷GUS转化烟草,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GUS基因在烟草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LIR1基因在水稻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叶鞘、穗与根中表达量较低;GUS染色主要集中在叶片组织及茎中,而在植株的根部不显色。  相似文献   
3.
不同有机改良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病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盆栽和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了8种不同有机改良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以几丁质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较好,在现蕾期和收获期防效分别达80.39%和72.28%;豆秸粉和绿肥次之,两个生育期防效分别为65.19%、60.02%和62.90%、55.67%。小区的试验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有机改良剂处理土壤后,根际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而且对黄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根际真菌和放线菌的比率都明显高于对照。有机改良剂的浸出液对病原菌的微菌核萌发及菌丝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抗、感黄萎病6个棉花品种的根际线虫、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在苗期和现蕾期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直接观察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与根际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根际线虫数量负相关;与根际细菌数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的基础上,以活性污泥为对照,分析了反应器内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的数量变化,并通过富集培养,从反应器中筛选、分离用于治理氮污染的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研究结果表明,自养脱氮反应器内亚硝化菌数量显著增加,说明亚硝化菌积累是全程自养脱氮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反应器内富集到参与自养脱氮反应的细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参与亚硝化反应的菌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食酸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acidovorans);参与硝化反应的菌株主要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eroni),同时测定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亚硝化能力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eroni)的硝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烟草根黑腐病菌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elaviopsis basicola is a soil-borne plant pathogen which causes root rot disease in tobacco plants.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T. basicolain soi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trol this disease.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sequences of T. basicola and other fungal pathogens, a specific primer pair Tb1/Tb2 for T. basicolawas develop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imer pair gave a single amplicon of 330 bp from T. basicola and revealed no undesirable cross-reaction with other seven soil-borne pathogen isolates and three tobacco rhizosphere dominant fungi isolates. With a series of 10-fold genomic DNA dilutions of T. basicola, the detection limit of 1 pg/μL in conventional PCRand100 fg/μL i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was achieved. With DNA from the soil inoculated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T. basicola conidia,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10 conidia per reaction in conventional PCR and 0.4 conidia per reaction i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相似文献   
7.
按国家战略规划,到2050年要全面振兴乡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我国幅员辽阔,各乡村自然、经济、人文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乡村振兴不可避免地各具特性。基于此,结合位处城市近郊、人员呈流入状态、未来趋势是融入城镇的城郊融合型乡村在振兴过程中于规划与治理环节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其处理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8.
有机改良剂在防治植物土传病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综述了有机改良剂的类型及其在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应用情况,包括壳质粗粉、植物残体、绿肥、饼肥、堆肥和粪肥;概括了有机改良剂的防病机制,如直接的抑菌作用、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调节、诱导抗病性、改良土壤结构和促进植物生长等;讨论了当前有机改良剂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应重点研究的课题,并对有机改良剂防治植物病害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水稻第三次产量的突破将可能产生于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笔者综述了水稻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株型的相关栽培生理、株型遗传与育种、与植株形态建成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的基础上,以活性污泥为对照,分析了反应器内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的数量变化,并通过富集培养,从反应器中筛选、分离用于治理氮污染的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研究结果表明,自养脱氮反应器内亚硝化菌数量显著增加,说明亚硝化菌积累是全程自养脱氮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反应器内富集到参与自养脱氮反应的细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参与亚硝化反应的菌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食酸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acidovorans);参与硝化反应的菌株主要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eroni),同时测定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的亚硝化能力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eroni)的硝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