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垦粳5号为材料,设计3种土壤肥力(高、中、低肥力)和5种氮肥运筹模式[农民习惯施肥(M1)、V字形施肥(M2)、减氮施肥(M3)、减氮减磷施肥(M4)、前氮后移施肥(M5)],研究不同土壤肥力和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寒地水稻氮肥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稻米品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和氮肥运筹二因素互作对水稻产量、品质、氮肥利用影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模式产量(31.2 g/穴)最高,M1、M2、M4模式依次次之;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1模式产量(28.0 g/穴)最高,M2、M4模式依次次之;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1模式产量(26.7 g/穴)最高,M2、M4、M3模式依次次之。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4模式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M3和M4模式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中、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5模式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M1模式蛋白质含量较低。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M5模式的食味评分(84.11、83.30、83.36)较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1、M2模式的食味评分(85.49、84.47)较高;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1、M3、M4模式的食味评分(85.17、85.39、85.14)较高。M1模式茎秆抗倒伏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模式,其他模式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4、M5模式氮肥贡献率较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各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2模式氮肥贡献率最低,其余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模式的地上部吸氮量、氮肥农学利用率(51.46%)、氮肥吸收利用率(66.83 g/g)和氮肥偏生产力(131.52 g/g)最高,M5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134.54 g/g)最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5模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58.29 g/g)、M4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104.05 g/g)、M1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100.18 g/g)最高,M2模式较高;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2模式的地上部吸氮量、M2模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61.18 g/g)、M4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100.39 g/g)、M1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90.93 g/g)最高,M3模式较高。综合考虑,高肥力土壤采用M3模式、中肥力土壤采用M2模式、低肥力土壤采用M3模式有利于协调寒地水稻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水稻的分蘖期、长穗期、抽穗后1~10d、11~20d、21~30d及1~30d,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kPa、-60~-65kPa的控水处理,收获后对优势粒、中位粒、劣势粒进行粒形和垩白测定,发现在不同土壤水分下S品种长穗期和抽穗后1~10d控水显著抑制了籽粒伸长,也不同程度的抑制了籽粒增宽和长厚,以S4处理受抑制的程度最为严重;Y品种主要是长穗期控水显著抑制了粒长、粒宽和粒厚;两品种的多数处理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粒厚,这在优势粒中更明显;土壤水分对粒长/宽的影响很小。S品种各处理垩白率、垩白度多低于CK,Y品种各处理垩白率、垩白度多高于CK。对两个品种来说长穗期是影响外观品质的主要水分敏感期,节水栽培应从品种选择入手。  相似文献   
3.
连作大豆根冠比增大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轮,连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的定期测定,发现连作大豆根,冠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轮作,且根冠比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连作大豆病虫害加重,磷,钾等元素偏耗,水分胁迫较重,内源生长素,赤霉素,玉米素核苷。脱落酸的含量及比例的变化导致冠部降低幅度大于根纱,最终使根冠比增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粳稻垦粳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秸秆12000 kg/hm2产量最高,达到了6986.87 kg/hm2,增产3.5%;穗粒数显著高于对照,较对照高15.21%;施用秸秆12000 kg/hm2碾磨品质最好,极显著提高了整精米率,较对照高7.86%;不同处理的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施用秸秆量在16500 kg/hm2的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较对照高7.95%;施用秸秆量在7500 kg/hm2的直链淀粉高于对照,较对照高1.78%;秸秆还田不利于提高食味评分,除还田量最大的处理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及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空育163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有机肥及与化肥配施对空育163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施腐植酸和甜叶菊有机肥有利于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但对整精米率影响不大。甜叶菊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食味评分值最高,与对照达显著水平。因此,基施甜叶菊有机肥375 kg·hm-2能明显改善空育163的外观和食味品质,可应用于优质米生产。  相似文献   
6.
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保证水稻施肥的准确性,实现优质、高产、生态、安全的目的,以水稻品种龙粳31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水稻侧深施肥的效果及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深施肥能够促进水稻生育进程,通过增加平米穗数以增加产量,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品质。最佳的侧深施肥方法为:秧苗右侧3cm,深5cm,基肥总量减少25%。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通过研究钾肥不同基穗比例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得出当钾肥基穗施肥比例为5∶5时水稻产量最高,与不施肥相比产量提高7.9%~8.9%,当基、穗肥比例为6∶4、5∶5、4∶6时稻米综合品质均较高,综合分析得出钾肥基穗肥分期比例最佳为5∶5。  相似文献   
8.
渗漏性及有机肥对盐碱地水稻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随机区组设计,探讨渗漏性和增施有机肥对盐碱土水稻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酸的基础上,通过增施有机肥、同时增强渗漏性,在pH 8.68的盐碱土上种稻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每昼夜渗漏1cm左右水层、每667 m2施有机肥50 kg的处理产量较无渗漏、单施化肥的处理极显著增产,这是由于有渗漏加施有机肥的处理增加了水稻穗长和一、二次枝梗数,提高了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各产量构成的变异系数为二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粒数、穗数>成粒率>千粒重,即以二次枝梗粒数的相对变异程度最大,千粒重的相对变异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9.
10.
对重茬大豆根际土壤和植株中元素有效含量的年际变化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Ca,Mg,Fe等元素在不同重茬年际的变化量有极显著的差异;Cu,Mo等元素的变化量有显著差异。而不论土壤或植株,有效K的变化量都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有效K,Ca,Mg,Fe,Cu,Mo是制约重茬大豆减产的关键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