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城市生活垃圾污泥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养分含量污泥垃圾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垃圾有机-无机复混肥,油菜产量和质量都明显高于施用化学复混肥;在施用同等养分水平条件下,施用养分含量为20%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土壤速氮、速磷、速钾明显高于40%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而40%的高于30%的,同时,施用污泥垃圾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土壤和植株各相对应养分含量均高于施用化学复混肥.这说明污泥、垃圾作为复混肥料的原料对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和作物产量的提高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农田、露天菜地为对照,研究了山西阳高连作1、4、7、11、14、17 a设施栽培土壤pH值、养分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设施栽培菜地土壤pH值降低、养分含量升高,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内0~20 cm、20~4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依据设施菜地土壤养分含量标准,阳高设施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处于适宜水平,碱解氮含量较高,有效磷严重超标。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速效钾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各土壤养分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当地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不合理施肥,已导致土壤化学性状发生明显变化,今后应推广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3.
保护耕地重在保证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水平的一半,而耕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利用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使命。从中国目前的耕地利用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不可持续”的问题,为缓解紧张的“人地”矛盾,保护好利用好现有的耕地,是保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
菌丝是丛枝菌根吸收传递养分的主要部分,传统采用玻璃珠培养收集菌丝法,虽然可以收集到纯净的AM菌丝,但收集到的菌丝量较少。以玉米为宿主植物,以单用玻璃珠(对照)或以玻璃珠(2 mm)与沙子(0.25~1.00 mm)混合作为培养基质,分别接种Glomus mosseae或Glomus intraradics进行AM菌丝收集。结果表明,接种G. mosseae的植株根系侵染率显著低于G. intraradics处理,而收集到的G. mosseae根外菌丝量却显著高于G. intraradics。玻璃珠和沙子混合培养基质收集到的G. mosseae根外菌丝干重可达24.4 mg/kg,约为玻璃珠基质的4.7倍。  相似文献   
5.
菌丝是丛枝菌根吸收传递养分的主要部分,传统采用玻璃珠培养收集菌丝法,虽然可以收集到纯净的AM菌丝,但收集到的菌丝量较少。以玉米为宿主植物,以单用玻璃珠(对照)或以玻璃珠(2 mm)与沙子(0.25~1.00mm)混合作为培养基质,分别接种Glomus mosseae或Glomus intraradics进行AM菌丝收集。结果表明,接种G.mosseae的植株根系侵染率显著低于G.intraradics处理,而收集到的G.mosseae根外菌丝量却显著高于G.intraradics。玻璃珠和沙子混合培养基质收集到的G.mosseae根外菌丝干重可达24.4 mg/kg,约为玻璃珠基质的4.7倍。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煤矸石山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环境驱动因素,以山西省大同市晋华宫矿自然恢复煤矸石山(恢复年限约50~60年)为研究对象,对该煤矸石不同部位植物群落的空间变化及土壤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煤矸石山共分布有9科14属18种植物,优势种为万年蒿,亚优势种为白茅、狗尾草和猪毛菜;煤矸石山不同部位间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密度和盖度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植物总生产力、总盖度和总密度从煤矸石底部到顶部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植物群落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有机质是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AM真菌是影响植物群落的重要因素。相关结果可为今后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