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水平的差异及施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选取陕西省周至县农耕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分析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猕猴桃园和小麦—玉米轮作田两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含量、养分相关性、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猕猴桃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4种养分含量分别为:(19.55±3.13)g·kg~(~(-1)),(80.58±14.69)mg·kg~(~(-1)),(23.37±6.09)mg·kg~(~(-1)),(102.79±12.74)mg·kg~(~(-1)),pH值为7.32±0.49;小麦—玉米农田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4种养分含量分别为:(19.43±2.63)g·kg~(~(-1)),(78.80±11.39)mg·kg~(~(-1)),(24.83±6.06)mg·kg~(~(-1)),(95.03±11.75)mg·kg~(~(-1)),pH值为7.41±0.58。猕猴桃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小麦—玉米农田,仅有效磷含量比小麦—玉米农田偏低。研究区主要养分要素的变异系数都处于10%~100%,属于中等空间变异性。在猕猴桃园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在小麦—玉米农田,pH值与有机质表现出显著负相关。研究区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为丰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而速效钾含量总体缺乏。整体上猕猴桃园比小麦—玉米农田养分水平高,这主要与不同的田间管理和施肥状况有关。因此,今后应采取维持氮肥、控制磷肥、增加钾肥的措施,并十分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此外,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区培肥管理,普及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也是提升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野外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连续4 a施氮磷钾肥对黄土丘陵区山地枣园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4 aNPK1施肥处理能够明显增强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土壤剖面中总的趋势是土壤酶活性和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降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在0~20 cm土层,磷酸酶与有机质、速效磷,过氧化氢酶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或极显著性正相关。在20~40 cm,脲酶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酸酶与速效钾,过氧化氢酶与速效磷,蔗糖酶与有机质、速效钾呈显著或极显著性正相关。在40~60 cm,脲酶与全氮、速效磷,磷酸酶与有机质、速效氮,过氧化氢酶与速效磷,蔗糖酶与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污染的灌溉水对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溉水体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土壤有机碳及其养分平衡。本研究以陕西交口抽渭灌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变异状况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土壤发生类型一致和土地利用及其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的井水灌溉和非灌溉农田土壤为对照,逐层分析了各灌溉处理土壤剖面0~100 cm范围有机质及主要养分含量,结果显示:长期用污染渭河水灌溉的农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含量均有极为显著的增加,0~20 cm土层为养分富集区域,其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24.92 g/kg、108.26 mg/kg、155.45 mg/kg、353.72 mg/kg,比井灌区土壤分别增加了40.68%、44.98%、116.92%和44.27%,比不灌区土壤分别增加了35.74%、35.69%、189.27%和122.35%。试验资料充分证明,长期用污染渭河水灌溉的土壤呈现出了明显的富营养化问题,其中磷、钾含量严重过剩,在制定土壤管理和科学施肥方面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棉粕腐植酸肥对土壤团聚体、酶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小麦新春38号作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处理:空白对照、等养分复合肥和等养分棉粕腐植酸复合肥,研究了棉粕开发的腐植酸水溶性肥料对土壤团聚体、酶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较,腐植酸肥处理使土壤团聚体含量向2~0.25 mm和2 mm粒级有显著转移;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对蔗糖酶活性差异不明显;可显著提高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腐植酸肥处理能平均提高全生育期0~20 cm土层碱解氮37.27%、速效磷42.24%、速效钾37.02%,20~40 cm土层碱解氮提高15.55%、速效磷提高61.52%、速效钾提高57.36%。与等养分复合肥处理相比,腐植酸肥处理使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百分含量向2~0.25 mm和2 mm粒级均有转移;前期抑制土壤脲酶活性,后期提高壤脲酶活性,提高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差异不明显;可提高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腐植酸肥处理可平均提高全生育期0~20 cm土层碱解氮5.92%、速效磷8.8%、速效钾4.29%,20~40 cm土层碱解氮提高1.9%、速效磷提高15.39%、速效钾提高8%。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省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灌区为研究区域,在灌区进行田间取样,结合地统计学与Kriging插值方法分析灌区农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土壤有机质、全氮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土壤有效磷呈斑块状分布,存在局部富集或缺失情况;有机质含量在灌区西南部平坦地区、中部引黄灌区干渠中下游冲积区相对较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具有相似分布。灌区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养分等级较高,土壤碱解氮养分等级中等,土壤有机质、全氮养分等级较低。交叉验证表明,普通克里格插值能较准确地预测灌区的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其相关系数较高、稳定性较好,为灌区精准施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艾比湖湿地泥炭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泥炭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分析化学的手段,对泥炭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等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现出较强的表聚性,养分含量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其它养分含量较低;泥炭土壤中表层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存在显著相关性,泥炭深层土壤的有机质与碱解氮、有效磷相关性较强;空间变异特征显示,土壤各养分指标均表现为中等空间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7.
蔬菜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养分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陕西杨凌示范区不同日光温室栽培土壤剖面的养分含量及变化。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现显著累积趋势,其中以0~20 cm土层有机质、0~40 cm土层有效磷和速效钾以及0~2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尤为突出。蔬菜生长过程中温室土壤剖面中铵态氮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小,而硝态氮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蔬菜收获后土壤剖面(0~200 cm)硝态氮残留量在707~1 161 kg/hm2之间,平均达954kg/hm2,明显高于农田土壤。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电导率明显高于农田土壤,以土壤表层尤为突出。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均达显著水平,其中硝态氮含量与土壤电导率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说明过量施用肥料特别是氮肥,是引起土壤盐分累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宜君县核桃经济林地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宜君县10个乡镇典型代表村0~25 cm层次土样,分别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各个乡镇的土壤养分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宜君县各个乡镇土壤综合肥力水平整体一般,其中,五里镇、雷塬乡、城关镇、西村乡、彭镇、棋盘镇、云梦乡、太安镇和哭泉乡土壤肥力系数为0.91~1.19(0.9~1.8),属于一般肥力水平;尧生乡土壤肥力系数仅为0.89(0.9),土壤肥力属于贫瘠水平。全氮和速效磷是此地区的主要限制因子。总体来看,宜君县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低水平,且存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布不均匀,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偏低、pH值偏高等问题,因此土壤的培肥空间比较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宁南山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和作物产量较低的问题,通过剥离表层土壤0、10 cm和20 cm模拟不同侵蚀程度,研究单施化肥(NP)、有机无机配施(M+NP)和单施有机肥(M)、不施肥(CK)4个培肥措施对春玉米产量、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土壤有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从而提出侵蚀坡耕地增产和培肥效果俱佳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M和M+NP处理均能改善不同侵蚀程度下坡耕地春玉米的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等农学性状,达到增产目的。随着坡耕地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加,春玉米的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都出现显著降低趋势。相对于0 cm土层,表土剥离10 cm和20 cm侵蚀处理下春玉米分别显著减产了26.4%和38.5%。在同等侵蚀条件下,施肥措施能显著增加0~20 cm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但随着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养分平均含量呈降低趋势。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还能降低土壤砂粒比例,提高粘粒含量,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荒漠绿洲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盆地北缘荒漠绿洲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对象,对耕地、林地、荒漠灌丛和盐碱草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进行了测定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各养分元素的空间变异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全氮有机质;不同土层深度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土壤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有机质与全氮、碱解氮之间的相关性较强,有效磷与速效钾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1.
The nature of a reductive system which actively degrades mexacarbate in the rat intestine and liver was investigated. The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stability against heat and protease treatments and its requirements for a flavin cofactor and an acidic pH for a maximum activity. As a result of purification and spect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ttempts the system responsible for the above reductive activity was identified to be flavoprotein. Under anerobic conditions such flavoproteinflavin cofactor systems degrade mexacarbate first to 4-N-desmethylmexacarbate and then to polar water-soluble metabolites.  相似文献   

12.
利用祁连山老虎沟地区海拔4200m气象观测站2010年的观测资料,采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再利用作物系数法,对高寒草甸生长季(5月22-9月22)的蒸散发量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发现:研究期共有124天,蒸散发总量为238.3mm,日均为1.87mm·d-1。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的蒸散发总量依次为22.6mm,179.1mm,36.6mm,依次占研究期总量的8.4%,75.2%,15.3%。5月下旬至6月中旬,日均蒸散发量以较低水平缓慢上升;6月下旬迅速增加;6月末至7月中旬猛然回落;7月中旬至8月末,日均蒸散发量迅速上升且维持在较高水平;此后直到9月22日,缓慢减少。5-9月月蒸散发总量依次为6.6mm,46.4mm,74.5mm,77.6mm,33.1mm。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冬季室内三种常绿植物的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Li-6400XT便携式气体交换系统的红蓝光源和液化CO_2钢瓶注入系统,模拟冬季室内较密闭环境下存在较高CO_2浓度且为弱光环境,设置CO_2浓度为600μmol·mol~(-1),并以400μmol·mol~(-1)作为对照组(CK),对绿萝(Scindapsus aureus)、鹅掌柴(Scheffera octophlla(Lour).Harins)和燕子掌(Crassula agenten Thunb.)进行光响应(Pn-PAR)曲线的测定。结果显示:在CO_2浓度600μmol·mol~(-1)下,三种植物的光饱和点(LSP)均比(CK)更早出现,绿萝和鹅掌柴总体的净光合速率(Pn)比(CK)高,燕子掌比(CK)低;绿萝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YAQ)均最高,分别为5.62±0.145μmol·m~(-2)·s~(-1)、373.51±24.15μmol·m~(-2)·s~(-1)和0.041±0.003μmol·μmol~(-1),但暗呼吸速率(Rd)较低(-0.51±0.14μmol·m~(-2)·s~(-1));鹅掌柴和绿萝的水分利用率(WUE)和蒸腾速率(Tr),极显著高于燕子掌(P<0.01);绿萝的叶绿素SPAD值最高(70.03±4.18),极显著高于其余两种(P<0.01)。研究表明,绿萝对光照具有最强的利用能力,且能在高CO_2浓度且干旱的环境里健康生长,并能对室内环境起到较强的增湿效应,是西北地区冬季较为理想的室内植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2012年山西省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的分析,找出造成山西蔬菜农药残留问题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蔬菜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Aetiology of Rhizoctonia in sheath blight of maize in Sichu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hizoctonia isolates obtained from maize grown in commercial fields in 33 representative counties (or ci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in China were characterized according to colony morphology, hyphal anastomosis and pathogenicity. Of 141 isolates, 116 were identified as R. solani , 23 as R. zeae and two as binucleate Rhizoctonia . The isolates of R. solani were assigned to four anastomosis groups (AG): AG-1-IA (101 isolates, accounting for 71.6% of the total), AG-1-IB (2, 1.4%), AG-4 (9, 6.4%) and AG-5 (4, 2.8%). The two isolates of binucleate Rhizoctonia belonged to AG-K. On maize, isolates of AG-1-IA caused typical sheath blight symptoms. Lesions produced by isolates of AG-4, AG-5, AG-1-IB and AG-K were darker than those of AG-1-IA. Rhizoctonia zeae usually caused discontinuous lesions with a dark brown margin and a brown centre on the leaf sheaths, as well as ear rot. Isolates of AG-1-IA were the most virulent to maize, with an average lesion length of approximately 15 cm. Isolates of R. zeae produced lesions approximately 12 cm long, while those of AG-4, AG-5, AG-1-IB and AG-K were progressively shorter. On potato dextrose agar (PDA; pH 6.4),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for mycelial growth of R. zeae isolates was 14–18°C, the maximum 38–40°C and optimum 30°C. Isolates of R. zeae did not grow on PDA (28°C) at pH 2.0, the optimum for growth being pH 6.4.  相似文献   

16.
环流特征量指数在新疆汛期降水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下发的74类环流特征量值,通过相关分析,建立了新疆10个区域的汛期降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对新疆汛期降水趋势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尤其是在新疆洪涝灾害多发的伊犁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北疆沿天山一带、天山山区,建立的3个区域预测模型可以作为汛期降水预测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17.
18.
安礼如  邢华  许乾 《杂草科学》2001,(1):23-25,28
超级耕夫WP是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最新开发的稻田除草剂 ,有效成分为耕夫 (醚黄隆 )和二氯喹啉酸 ,用于对水稻田禾本科、莎草科及阔叶杂草的防除。为明确其对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对水稻的安全性 ,1 998~1 999年在安徽合肥、江苏仪征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40 %超级耕夫WP(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产 )、5 0 %二氯喹啉酸WP(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产 )、1 0 %耕夫WP(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产 )。1 2 试验概况仪征试验田土壤为马肝土 ,pH6 7,肥力中等。前茬为小麦 ,水稻为常规粳稻。田间杂草以稗草为主 ,…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天等县玉米锈病暴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等县 2 0 0 0年秋玉米锈病暴发 ,发生面积达1 0 0 0 hm2 ,占秋玉米面积的 2 9.9%。锈病初发期在 9月底至 1 0月初 ,正值玉米吐丝授粉时期。病害发生后 ,田间病情很快流行 ,仅仅十多天时间 ,玉米从叶片、叶鞘、苞叶到雄花均长满铁锈粉状物 ,远看一片黄褐色 ,严重的整株玉米早衰枯死。1 0月 1 8日调查 ,龙茗镇益山村、华隆乡稻香村以及洞宁玉米场等1 33hm2 多的制种玉米均严重感染锈病 ,病叶率达1 0 0 %。面上大田的龙马、独山村等地玉米锈病发生也相当普遍 ,只是病情较轻 ,病叶率 30 %~ 70 %。如此严重的玉米锈病在天等县历史上尚无记载 ,…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致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赤霉病犤Gibberellazeae(Schw.)犦是困扰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江苏河网交错,春雨较多,赤霉病流行频率高。2003年赤霉病见病时间早、发生范围广、自然为害重,是江苏历史上的第九个大流行年。12003年小麦赤霉病流行概况江苏淮南往年是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流行区域;淮北属于偶发区,基本上不作为主要防治对象。2003年全省以沿江、苏南局部及丘陵地区发病最重,自然发病病穗率高达60%~80%;其次是沿淮及江淮地区,自然发病病穗率40%~60%;再次是徐州、宿迁、连云港3市,自然发病病穗率在10%以下。据各地调查,赤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