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顶菊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植物检疫性杂草,也是山东省的补充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06年在山东首次发现。本文介绍了黄顶菊在山东省的发生分布现状,分析了入侵山东的可能途径,并针对当前的发生趋势提出了检疫防控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番茄刺皮瘿螨是近10多年来蔬菜生产上新发生为害的害螨。为研究该螨的预警技术,分析了上海市9年的测报调查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筛选出影响该螨发生的关键因子,即春番茄5月下旬的有螨株率、7月上旬至9月中旬的旬平均气温、6月上旬至9月中旬的累计降雨量、累计雨日、累计日照时数等。以11月旬均有螨株率为年度定案因子,建立了数值化预测模型6个。其中,最佳模型预测的拟合正确率可达99%以上。进一步探讨了在有历史数据的条件下,仅以气象要素(与均值关系)建立预测模型、简化常规测报调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尼龙防虫网对小菜蛾的阻隔作用,设置全封闭式防虫网大棚、半封闭式防虫网大棚和用药棚3种处理,对201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种植的两茬青菜分别进行3次调查。结果表明:防虫网全封闭的大棚,青菜上的小菜蛾幼虫种群数(0. 08头/株)和小菜蛾对青菜的为害率(3. 11%)均显著小于半封闭式防虫网大棚( 0. 13头/株; 8. 89%)。半封闭式防虫网大棚青菜产量(8 599. 95 kg/hm~2)显著低于其他2种处理棚的产量( 16 225. 05 kg/hm~2)。与用药棚相比,全封闭式防虫网大棚不仅青菜产量比用药棚略增加,而且每茬青菜可减少农药制剂使用量 3 000 g/hm~2。综上,全封闭式防虫网塑料大棚对小菜蛾具有非常好的阻隔效果,该结果可为农药的减量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了1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不同施用方式对青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后20 d,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处理青菜未发生根肿病;采收时,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包衣+蘸根+灌根)处理青菜根肿病的防效为53.72%,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喷淋+定根水+灌根)处理青菜根肿病的防效达70.96%,且各药剂处理均未发生药害。可见,1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青菜根肿病效果较好;另外随着时间推移,药剂防效逐渐降低,生产中需定期施药。  相似文献   
5.
棣棠丛枝病相关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原体(Candidatus Phytoplasma)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主要由取食韧皮部的昆虫(叶蝉、飞虱等)传播, 也可由菟丝子寄生和嫁接等途径传播,常常引起植株黄化、丛枝、花器变态、萎缩等症状。迄今为止,世界上报道的植物植原体病害有1 000余种,仅我国就有100多种,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植物源提取物通常是指以植物为原料,通过清洗、过滤、提取、分离、浓缩、萃取、精制等物理手段,有效清除植物中的杂质等成分,不改变其原有化学结构而最终获得的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以不同目的而获取的植物提取物的终端产品可作为生物活性物质、食品添加剂和香料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植物源农药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从莒县鸡腿菇种植区采集到表现鸡爪症状的样品,分离得到病原菌分离物RZ,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总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其rDNA ITS区域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克隆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将获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RZ分离物与GenBank中Bionectria ochroleuca 2个分离物聚为一簇,ITS的核苷酸一致率均为99.17%,从分子水平上证明该分离物为淡色生赤壳菌(B.ochroleuca)。  相似文献   
8.
 Peanut mottle virus(PeMoV) was detected via RT-PCR from two peanut samples(QD5 and QD6) with mottle symptom collected from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The 3'-terminal 892 bp fragments of their genome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The cp genes of QD5 and QD6 were 837 bp in length and encoded 278 amino acids(aa), with DAA at aa sites regulating aphid transmission.QD5 and QD6 shared nucleotide identities of 95.3%-99.4% and aa identities of 93.5%-99.6% in cp genes with other PeMoV isolates available in the GenBank.The phylogenetic results showed that PeMoV were clustered to three groups, America, Asia and Australia,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ir geographical origins.This is the first molecular evidence on the incidence of PeMoV in Chin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