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7篇
林业   78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松树枯梢病潜伏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艳  叶建仁 《林业科学》2003,39(4):67-72
研究表明在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马尾松健康梢上整年都能分离到松枯梢病菌,其中在火炬松上的得菌率为15%—37.7%,且大多数月份高于20%;湿地松上的得菌率稍低于火炬松,为7.5%~29.1%;短叶松梢上的得菌率是13.8%—57.1%,月份之间的差异较大;马尾松得菌率最低,为9.7%—22.4%,多数分离得菌率低于20%。健康梢的不同部位得菌率有一定差异,枝和新梢较高,芽稍低,叶最低。在1年中,健康梢上得菌率有3个高峰期,即4—5月、7—8月和10—11月,是潜伏侵染的的主要时期。将健康芽和梢进行诱发培养,lOd后组织块上及周围产生松枯梢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得菌情况与常规分离相似。在当年孢子散发之前,对健康梢套袋隔离试验,发现套袋梢仍会发病,说明在发病的春梢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潜伏侵染的松枯梢病菌造成的。从而证明松枯梢病菌在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马尾松上普遍存在潜伏侵染。  相似文献   
2.
肉桂藻斑病是一种在福建省华安县肉桂林中发生十分严重的病害,是由寄生性红锈藻Cephaleuros virescens引起。从3月上旬至10月上旬病原以游动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侵染,以孢子囊在病叶上越冬。该病属于单循环病害。在病原侵染初期分别用1%波尔多液、50%托布津和50%多菌灵做防治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66.2%、45,9%和33.8%。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建三明地区三个市(县)的病害损失量调查,获得杉木炭疽病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fdes对杉木幼树(4-9年生)生长影响的初步量化指标。各感病级别对杉木胸径和树高的影响基本上呈等差递增,感病程度每增加一级,单株胸径和树高平均减少0.95cm和0.53cm,可见,该病对杉木单株的胸径生长和高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省三明地区(尤溪、建宁、永安)的杉木病害调查表明,杉木炭疽病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病害。而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杉木落针病、杉木煤污病、杉木黄化病、杉木丛枝病和杉木巨芽病除零星或局部地区发生较严重外,一般危害性均较小  相似文献   
5.
我国湿地松抗松针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松松针褐斑病是我国南方松树上的重要病害,本文综合概述了我国自80年初开始的湿地松抗松针褐斑病的研究,重点介绍了湿地松松针褐斑病的抗病选择和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研究作了分析评述,122株抗病单株已被收集,4hm^2抗病湿地松种子园已在省建立,松针褐斑病的抗病机制也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辽西地区松毛虫预测预报和防治指标的研究(李桂和等,《辽宁林业科技》,1989,1:34—41)中穴星坑小蠹的调查研究(蒋玉才等,《辽宁林业科技》,1989,2:39—41)结节亚麻蝇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解庆柯,《辽宁林业科技》,1989,2:42—44)  相似文献   
7.
松树枯梢病发生的立地条件及其主要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江西等地227块松树枯梢病的林分病情标准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病害的发生与林分及立地因子关系密切.由上杭、连城、永新和安福4县有代表性的49块样地推导出了松树枯梢病的病情指数与林龄、造林密度、郁闭度、土壤质地、土壤湿度、坡位、坡向的生态数学模型:y=41.38-16.56x11 5.08x21 18.62x31-3.78x41 19.94x51 7.32x61 4.27x62-4.06x71-10.56x72-13.88x73,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06 9、0.612 5、0.268 9、0.1789、0.681 1、0.279 0、0.473 7.该模型模内判别准确率为79.59%,其中病情指数与土壤湿度、郁闭度、林龄和坡位间关系紧密,在0.01水平上显著,它们是松树枯梢病在我国南方发生的主要诱导因子.提出以营林措施为主的生态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我国榆树害虫发生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榆树害虫种类繁多,已报道并经确认的有35科200种以上,未经鉴定还有数十种。危害榆树的害虫有3大类:钻蛀类害虫有小蠹、天牛和木蠹蛾等;食叶类害虫有榆绿叶甲、榆黄足毒蛾和榆长翅卷蛾等;刺吸类害虫有红足壮异蝽、榆四脉绵蚜等。部分害虫危害较重,可使抗逆能力很强的榆树致死,某些榆树害虫不仅本身对榆树有较大危害,还与榆树病害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成为榆树病害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一个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有林地面积为7.47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33%。每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约为200万-400万公顷,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五大病虫害,即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南方松小蠹(Dendroctonus frantalis)、山松小蠹(D.ponderosae)、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 fumiferana)和云杉小蠹虫(D rufipenns)。实施防治的面积不足发生面积的20% 除了森林病虫害对森林健康的威胁外,对森林健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松材线虫取食和致病相关基因的鉴定是揭示松材线虫病致病机制的重要研究内容。以松材线虫混合虫体为测试方,线虫卵为驱动方,构建二者差减cDNA文库。文库测序结果经序列拼接、功能注释,共获得松材线虫虫体特异表达的有效EST序列354个,拼接后获得34个重叠群,其中15个重叠群获得明确的功能注释,其中MixC12、MixC25、MixC33分别与过氧化物酶、β-1,4内切葡聚糖酶、锌指家族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这些基因被认为与植物线虫的取食和致病性密切相关。RT-PCR分析验证了所获得的差减cDNA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