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取目前湖北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除草剂对豚草进行防除,其结果表明:20%克芜踪的灭杀效果最好,第7 d可达100%;而加少许中性洗衣粉的10%草甘膦对豚草的灭杀效果比不加洗衣粉的效果更为明显,但总体防效均较克芜踪缓慢。  相似文献   
2.
土壤消毒主要用于土壤病虫草害防控。过去几十年,土壤主要采用化学药品熏蒸消毒,不合理使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土壤蒸汽消毒、火焰消毒和热水浇灌等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且存在能耗较高、灭生性强、容易破坏土壤结构等缺点。目前,土壤日晒技术受到意大利、美国、以色列等70多个国家农业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但在中国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土壤日晒对农业病虫草害、土壤肥力、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与应用,分析了土壤日晒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土壤日晒在未来农业绿色防控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为解决"毒蒜"顽症,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基于大蒜根蛆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有效的防控措施,重点介绍"日晒高温覆膜法"的技术要点和防治效果。并针对大蒜种植中根蛆的主要来源与途径,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根蛆类害虫通常在作物根部隐蔽为害,发生初期不易被发现。2020年在西瓜育苗过程中发现根蛆为害,尤其在瓜苗根茎部和嫁接伤口愈合处为害严重。生产上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从"源头"上切断根蛆传播,不宜单纯盲目使用化学药剂。我国西瓜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首位(王少丽和张友军,2017),据《中国农村统计资料》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西瓜种植面积达151.79万hm2,总产量6 153.69万t。西瓜生产上常采用嫁  相似文献   
5.
研究豚草花序浸泡液灭螺效果,取豚草花序放入蒸馏水中浸泡过滤制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成0、1.25、2.5、5、10、12.5、16.7、25、50、100 g/L进行灭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0 g/L和100 g/L浸泡液处理24 h时螺的死亡率达到50%以上,处理72 h时螺的死亡率达到100%;12.5 g/L浸泡液处理96 h时螺的死亡率高达90%;当豚草花序浸泡液浓度高于12.5 g/L时螺不会沿着瓶壁向上爬,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螺的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韭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试图从其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差异分析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的原因。选取4种寄主植物(韭菜、生菜、大葱和马铃薯)饲养韭蛆,统计不同寄主条件下韭菜迟眼蕈蚊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并分别测定不同寄主饲养后韭蛆的三大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取食生菜后下一代的卵期(3.23d)最长,幼虫期(23.83d)最短;与取食韭菜的下一代的卵期(3.05d)和幼虫期(24.16d)差异显著。取食大葱的发育期(卵期+幼虫期+蛹期)合计最长(31.91d),与取食生菜的差异显著(30.96d),但与取食马铃薯和韭菜的差异不显著,后两者分别为31.87d和31.64d。与取食其他3种寄主的韭蛆相比,取食韭菜的成虫(雌和雄)寿命最长,产卵量最多。取食马铃薯的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SOD活力最低,取食其他寄主的SOD活力之间差异不显著。取食大葱的幼虫POD活力最高,其次是取食韭菜的。取食韭菜的幼虫CAT活力最高,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因此,韭菜迟眼蕈蚊的生长发育与寄主植物有一定的关联,寄主植物不同,韭蛆体内保护酶系的活力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研究康凯2号、富诺根、满素可锌、富诺钾、富诺磷和满素可硼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和供试组,其中对照组棉花整个生育期只施用了大量元素肥料,未施用任何微肥;供试组棉花整个生育期除了施用大量元素肥料,还施用以上微肥。每小区随机采用5点取样,每点取5株进行调查。二叶期喷雾后10 d调查根的长度;结铃期调查株高、分枝层、结铃数;后期测产;并观察植株衰老情况。结果表明:供试组平均根数量、株高、分枝层分别为60.06条、91.16 cm、16.20层,与对照组相比,根平均增加10.78条,株高平均增长10.28 cm,分枝层平均增长1.74层;而且供试组比对照组株平均增产0.023 kg。供试组与对照组相比,根长、株高、分枝层及产量均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探明亚硝酸盐浓度、显色剂的量及测定时间三者间的关系。[方法]观测不同亚硝酸钠浓度、不同显色剂的量以及不同测定时间之间的吸光度值变化动态,并采用Excel和DP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等量显色剂条件下,随着亚硝酸钠浓度的不同,它们之间的吸光度值变化呈偏峰态趋势。[结论]该研究为测定大量水样节省了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类群分类法对保护地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与非豚草样地中昆虫的群落结构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棚中共采集昆虫17科,属8个目,其蚁科占绝对优势(占昆虫总量的66.35%),其次是蚜科(16.28%)。豚草地昆虫群落〈半豚草地昆虫群落〈非豚草地昆虫群落;因昆虫的种群差异,在不同样地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季节的推移,昆虫群落先增后减,8月份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温度对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文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种群生命表研究了该虫北京种群在4种温度(15、20、25和30℃)下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以及其他的种群参数。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发育历期以及产卵前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5℃条件下的单雌产卵量为85.34粒,显著高于其他3个温度。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平均世代周期(T)则出现相反的趋势,在25℃下净增殖率(R_0)最大,为45.77。韭菜迟眼蕈蚊在15~30℃范围内都能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但25℃下种群存活率高、繁殖力大、世代周期较短,更适合种群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