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9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 ,是富有生命力的先进文化。时至今日 ,饮茶已遍及世界上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亿人。可以这样说 :世界上没有不饮茶的国家 ,也没有不饮茶的民族。同时也可以这样说 :凡是饮茶的地方 ,都可以寻觅到茶文化的踪迹。1 茶文化的发展现状1 .1 茶文化在亚洲地区的发展1 .1 .1 茶文化在中国。中华茶文化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历经唐代的茶道大行 ,宋代的茶艺风靡 ,明代的茶风新变 ,清代的茶馆林立 ,中国人把茶喝得精深、精致、精美 ,喝出了品味 ,喝出了文化 ,喝出了风采。不仅是一种生理需要、生活需要 ,而且还是一种生命…  相似文献   
2.
绿茶恒温烘干中水分与叶绿素的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绿茶恒温烘干过程中叶绿素与水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烘干过程中,水分含量呈线性变化;叶绿素在烘干前期和后期表现为相对的高速降解,但叶绿素含量在烘干过程中(特别是中期)却呈现出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3.
天岗玉芽     
“天岗玉芽”茶是重庆市茶叶研究所与重庆市荣昌县农业局共同创制的一只无公害名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平整均匀,芽头挺直饱满,色泽翠绿光润,汤色碧绿明亮,香气栗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完整。卫生指标优于无公害茶叶标准。荣获2003年第五届“中茶杯”高档名茶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苦荞麦为蓼科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西南山区,具有药食同源性。苦荞麦的籽粒、根、茎、叶及花都含有黄酮类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芦丁,芦丁含量占总黄酮的70%—90%。芦丁又名芸香甙、维生素P,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糖  相似文献   
5.
在茶叶生产中,采摘是一项颇费工时的劳动,它季节性强,劳动力投入多而相对集中。茶园的采摘用工一般要占茶园管理用工的 50%以上,且手工采摘粗放,工效低,劳动强度大。机械化采茶(机采)技术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采茶工效,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发展茶园规模经营,并带动茶树修剪、施肥、耕作等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茶叶经营的规模效益。因此,实现茶叶机械化采摘,已成为当前茶叶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随着茶叶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已日臻完善,一些采茶机具质量可靠,性能良好,型号较全,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6.
由于传统绿茶难于开拓新的市场 ,经济价值低 ,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只采春茶 ,夏、秋茶停采的现象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这种现象 ,笔者通过近 3年的试验 ,在传统绿茶加工的基础上稍作改进 ,即通过晒青、适度轻摇青 ,再杀青、揉捻、干燥的方法 ,研制出一种既有传统绿茶风格又具自然花香的特种绿茶。期望能引起消费者的青睐 ,扩大茶叶消费 ,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面就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作一介绍。1加工工艺1 .1 鲜叶原料。采摘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原料 ,即鲜叶原料应具一定成熟度。若鲜叶太粗老 ,成茶香气轻飘 ,味淡…  相似文献   
7.
甜茶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茶 (RubussuavissimusS .Lee)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落叶灌木 ,主要生长在南亚热带。甜茶中的特殊成分———甜茶素结构与甜叶菊甙(Stevioside)基本一致 ,其甜度为砂糖的 3 0 0倍左右 ,具无毒、高甜度和低热性。甜茶鲜叶经晒干或烘干后可直接饮用 ,具清热、润肺、祛痰、止咳之功效。1 主要成分及用途1 .1主要成分  甜茶主要成分有甜茶素、多酚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甜茶素是甜茶的主要甜味物质 ,是一种低热值的非糖物质 ,占甜茶干叶的 1 .5%左右 ;多酚类是茶汤颜色的主要成分 ,其构成…  相似文献   
8.
名优蜡梅花茶的加工工艺及品质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蜡梅花于寒月早春,傲霜斗雪,开花吐香,其花色黄如蜡,花瓣晶莹如玉,香气似梅。芬芳浓郁。陆放翁诗句“色凝初割蜂脾密,影欲平期鹤膝枝。”可见其观赏价值之高。古人还有“一花香千里,更值满枝开,承恩不在貌,谁敢斗香来”等诗句,充分赞美了蜡梅花的芳香。此外,蜡梅花还是名贵药材,有解暑、生津、顺气、止咳、解毒、生肌的功能;用蜡梅花浸制蜡油,可治疗水火烫伤;  相似文献   
9.
以春季末茶和夏秋季茶鲜叶为原料加工的颗粒茶色泽深绿油润,滋味醇和爽口,清香明显,汤色黄绿明亮。末茶的比例和锤切原料的含水量,是影响颗粒茶成粒率和颗粒紧结度的主要因素。随着末茶比例或含水量地增加,颗粒茶成粒率及颗粒紧结度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茶鲜叶∶末茶为8∶2、锤切原料含水量为71%时,其颗粒的成粒率和紧结度最高,感官品质最好,加工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0.
超微粉碎技术是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的高新技术,同时也是古老粉碎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应用.超微粉碎技术的广泛应用给许多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目前的超微粉碎机械主要是针对食品方面的,而没有专门的茶叶超微粉碎机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现有的超微粉碎机械中选择适合绿茶超微粉碎的机械,一方面要求粒度范围较宽,以适应不同的粉碎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在粉碎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持茶叶的内含物成分和茶叶的色、香、味,同时尽量要求成本低廉.本研究主要对三种不同的粉碎机械进行了选择和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