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蚕茧生产居世界垄断地位,蚕沙是养蚕的下脚物,每年约可收集400kt(干物)以上.是一宗丰富的资源,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地方用蚕沙来提取叶绿素,部分用来作饲料,大部分的地方只用它来作一般的农家肥.……  相似文献   
2.
目前,糖尿病发病人数随着人口的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中国估计已有3000多万糖尿病患者,且患病率还在不断增长。据世界卫生组织(W H O)估计,至205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3亿,较目前增长近2倍。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医药宝库,近年研究发现蚕桑产物中蕴藏着有降糖效果的味药。1桑叶《本草纲目》中记载,桑叶“汁煎代茗,能止渴消渴”,“灸熟煎饮,代茶止渴”。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桑叶可抑制血糖升高,具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桑叶中多…  相似文献   
3.
朱砂叶螨与桑蓟马是云南省蚕区桑树的主要害虫。连续6年调查了云南省蒙自地区桑园中朱砂叶螨与桑蓟马的生态位及种群随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消长,为害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各调查年份桑园中2种害虫的种群在桑树上的空间生态位存在明显差异:朱砂叶螨在桑树上的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于枝条顶端往下的5~10位叶之间;而桑蓟马在桑树上的分布相对集聚于枝条顶端嫩叶部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各叶位的虫量与总虫量之间的关系:朱砂叶螨主要集中在第2、4、6和9叶位;而桑蓟马主要集中于第1、3、5和7叶位。朱砂叶螨和桑蓟马的发生在空间与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二者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831和0.494,在0.01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521和0.509;二维(时空)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432和0.247,在0.01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SPSS软件拟合朱砂叶螨和桑蓟马的发生量(y)与温湿度系数(RH/t)的数学模型方程分别为y=55 558.650e~(-3.491(RH/t))(F=49.470,R=0.643,P0.001)和y=0.007e~(-2.412(RH/t))(F=49.081,R=0.642,P0.001),有利于桑蓟马、朱砂叶螨种群增长的温湿度系数分别为3.5和2.5左右,而低温高湿或高温低湿环境均不利于2种害虫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4.
桑粉虱(Pealius mori)是云南蚕区主要的桑树害虫之一。对滇南至滇西沿线3个蚕桑区7个采样点的桑粉虱种群进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 DNA COⅠ)序列分析,应用Dna SP5.0、Arlequin3.1.1.1、Network4.6软件进行桑粉虱样本的单倍型、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分析。在35个样本的mt DNA COⅠ序列中,检测到23种单倍型,其中20种单倍型分别为7个种群独有;总群体的mt DNA COⅠ序列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66,各种群单倍型Hd介于0.700~1.000间;总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747 98,基因流(Nm)为0.17。AMOVA分子变异分析表明桑粉虱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间,种群内变异小于种群间变异;总群体及各种群间Tajima's D中性检验差异不显著,表明桑粉虱群体在近历史时期无群体扩张。构建的单倍型UPGMA聚类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桑粉虱单倍型呈明显种群分布格局。依据研究结果初步认为:滇南至滇西沿线7个采样点的桑粉虱种群因遗传漂变产生了较大遗传分化;桑粉虱mt DNA COⅠ序列单倍型呈现明显的地理区域种群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对桑树害虫高效、对家蚕低毒且对桑树安全的杀虫剂,评价了植物源杀虫剂1%苦参·印楝素乳油10、20、40 mg/L药液在药后1、3、5、7、10、15 d对桑树的危害情况及桑叶对家蚕的残留毒性。结果显示,1%苦参·印楝素乳油各处理均对桑树无明显药害;药后3 d除40 mg/L处理的桑叶使少数家蚕中毒死亡外,其他2个处理家蚕出现拒食现象,但未见家蚕中毒死亡;饲喂1%苦参·印楝素乳油药后3~7 d各处理桑叶使家蚕4龄、5龄龄期经过与CK(清水处理)相比延长0.5~1.5 d,饲喂1%苦参·印楝素乳油药后15 d各处理桑叶后家蚕各龄龄期经过、蛹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与CK差异均不显著。因此,1%苦参·印楝素乳油可以在桑园及周边使用,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15 d。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溴虫腈与哒螨灵的联合杀螨活性,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溴虫腈与哒螨灵不同配比混剂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杀螨活性,并以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混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溴虫腈和哒螨灵对朱砂叶螨雌成螨处理后24 h的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8.80、17.69mg/L;溴虫腈与哒螨灵的质量比为49∶51、47∶53、45∶55时增效最明显,对朱砂叶螨处理后24 h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77.94、178.49、173.73,LC50分别为6.65、6.72、7.00 mg/L,其毒力分别是哒螨灵的2.66倍、2.63倍、2.53倍。因此,45%~49%溴虫腈与51%~55%哒螨灵混合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桑园害虫是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发现蒙自县危害桑园的害虫种类较多且危害严重,造成经济损失的害虫主要是一些小型害虫,如桑红蜘蛛、桑蓟马、桑粉虱和侧多食跗线螨。2008年至2010年,在对蒙自地区桑园主要害虫及天敌昆虫普查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捕食性天敌,可捕食桑园里的桑红蜘蛛、桑蓟马、桑粉虱、叶蝉幼虫等小型害虫。  相似文献   
8.
桑褐斑病叶的营养成分变化及对家蚕的健康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桑褐斑病叶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对家蚕健康的影响。【方法】在桑褐斑病暴发季节,采集健康桑叶和感病桑叶,测定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并结合养蚕试验分析桑褐斑病叶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感病桑叶中的粗蛋白、粗纤维、总糖、可溶性还原糖、氨基酸总量的含量显著下降,粗灰分和矿质元素(除P含量降低外)的含量极显著增加。养蚕生物试验表明,被害叶对家蚕的虫蛹统一生命率、幼虫体重、幼虫期和消化吸收率影响较大,但对茧质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桑叶感染桑褐斑病后对桑叶的营养成分和家蚕的健康影响较大,因此,对褐斑病普遍发生的蚕区应合理计划采叶,避免在褐斑病危害严重时才用叶。  相似文献   
9.
10.
为明确18%阿维菌素微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及对水稻的安全性,分别采用点滴法和均匀喷雾法评价其对稻纵卷叶螟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及对水稻的药害和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表明,处理后48 h的LC50和LC90分别为094和545 mg·L-1,其毒力高于其原药毒力的1倍以上,且在432 g·hm-2的剂量范围内无药害,水稻的单株鲜重和株高与对照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18%阿维菌素微乳剂可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