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胚胎发育时期质体的发育及其向叶绿体的转化与胚胎发生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人们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对胚胎发育的调控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分离到一系列调控胚胎发育的基因,这些基因的突变可导致胚胎在其发育的不同时期出现形态缺陷或致死现象。概述了胚胎发育时期因质体或叶绿体发育缺陷而导致胚胎发育异常(致死)的突变体及相关基因的功能,推测胚胎发育期间细胞器的形成对于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岩桐高频再生体系建立的两种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 的叶片、叶柄和根外植体, 经过两种途径建立大岩桐的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第1种途径是: 外植体先形成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 再生成不定根, 进而形成再生苗; 第2种途径是: 外植体先形成少量愈伤组织和根, 再产生不定芽, 进而形成再生苗。第1种途径所采用的培养基MS +BA 2.0 mg·L - 1 +NAA 0.2 mg·L - 1 +蔗糖30 g·L - 1 , 芽诱导率达到99.04% , 根诱导率达到98.81% , 每块外植体分化的不定芽数达5.53个; 第2种途径中以MS +NAA 1.0 mg·L - 1 +蔗糖30 g·L - 1为最佳培养基, 芽诱导率达到90.38% , 根诱导率达到100% , 每块外植体分化的不定芽数达2.44个。在3种外植体中以叶片的再生频率最高。经过连续的组织培养, 在大岩桐的再生苗中得到了一些表型变异植株, 包括叶片形态的改变, 植株叶序的改变以及花的改变。其中以叶序和花的改变最有价值,可以为叶序调控机理和成花及花变异机理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低能重离子注入麦胚引起深层细胞损伤的一种物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核物理学原理出发,讨论了低能重离子注入麦胚造成深层细胞损伤的一种物理机制。主要是注入离子与小麦组成各元素发生相互作用后的次级过程,该过程产生了特征X射线,其中以能量较高(3.589keV),强度相对贡献较大的钾元素为例,当强度减弱为自己原来的2-10倍时,其穿越麦胚深度可达370um。这样的深度同文献[1]中讨论过的直接与间接作用范围相比可谓是“长射程”,小麦种子在深层能受到低能离子注入的影响,可能就是这种次级过程的“长射程效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对斑叶竹节秋海棠进行遗传转化后,采用表现型观察法、石蜡切片法、扫描电镜法对叶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从抗性愈伤组织中分化出168株再生植株,其中72株表现出与野生型相似的表型,96株呈现不同的表型变化,主要有珊瑚状株型、异源小叶型、异常叶序型和矮小簇生型4类.除上述株型改变外,约60%的转基因植株只在局部发生各种叶片形态的改变.横向石蜡切片观察发现野生型叶片的表皮细胞呈规则的四边形或多边形,排列整齐,主脉明显,远轴面微有隆起.异源小叶型叶片则表现为叶片扭曲,无明显主脉,背腹面不易区分;表皮细胞较小,呈不规则圆形或三角形,排列紊乱;叶表面有异源分生组织产生.扫描电镜分析发现,野生型叶片表面平坦光滑,细胞大小相似,呈多边形规则排列.而异源小叶型叶片的近轴面凹凸不平,有许多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突起,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极度不规则,并且有若干异源叶形成;在异源叶的基部可见一些不规则结构,这些不规则结构可以发育为新的异源小叶.  相似文献   
5.
叶酸是指四氢叶酸及其衍生物的一类物质,是介导一碳单位转移的重要辅助因子。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叶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当人体叶酸缺乏时,贫血、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病及癌症等发病率显著增加。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系统阐述了番茄、水稻和玉米作物的叶酸代谢工程研究策略以及研究进展,对叶酸合成前体喋呤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含量与叶酸合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今后叶酸代谢工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用60~(Co)γ射线不同照射量分别处理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干种子,辐照后检测了种胚发育过程中ODAP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中ODAP含量随着种胚发育进程而积累,特别是从心形胚到鱼雷胚时期,ODAP几乎成倍增加。但是辐照后,种胚累积ODAP的速率明显低于对照,尤以3.2kR处理最为明显。如以每克干重表示,对照ODAP含量开始有所上升,随后呈下降趋势,而辐照后的种胚,ODAP含量下降的速率远远大于对照。本文还讨论了这种抑制效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7.
山黧豆毒素生物化学及去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山黧豆毒素的生物化学和去毒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毒素生物化学包括毒素的化学成分、生物合成以及外界环境对毒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去毒研究主要涉及毒素的遗传和低毒品种的选育、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及食用前种子去毒方面的近况.就毒素的可能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扼要讨论,对今后山黧豆的研究方向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激光新技术在兽医科学领域里的研究与运用中取得了不少成果。笔者曾于1981年10月开始,在南宁市红星奶牛场采用激光穴位照射法治疗奶牛乳房炎,共治疗奶牛急慢性乳房炎20头,除1头患慢性化脓性乳房炎无效之外,其余19头均全部治愈,治愈率达95%。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一、器材与方法He—Ne激光治疗机(广西大学物理系激光室装配电源部分,光管系为广西邮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46.6MeV/amuC~(6+)离子对四种不同作物胚根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的实验结果。由显微观察发现了微核、小核、桥、断片、游离染色体和环状染色体等多种畸变类型;畸变频率在0.9—179.8‰之间。辐照剂量与畸变频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文中对四种作物之间染色体畸变频率的差异以及畸变频率与种子萌发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重离子束可以成为作物辐射育种的一种有效的诱变源。  相似文献   
10.
在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上采用46.6MeV/amuC~(6+)离子对四种不同作物种子进行遗传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重离子对种子的萌发能力和生长发育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尖细胞中出现的染色体畸变具有多种类型,而且畸变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还观察到四种作物之间辐射敏感性的差异。本文还讨论了中能重离子(10—100MeV/amu)在诱变育种及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植物样品辐照的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