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抑菌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安市居住区不同配置的植物群落为样地,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分析其抑菌功能。结果表明:乔灌配置绿地有着明显的抑菌效应,植物群落的抑菌效果因树种及环境因子差异而不同。各绿地的空气含菌量在15:30左右达到一天的最大值;常绿树种在冬季仍能发挥较好的抑菌功能。本研究可为构建生态健康的居住区绿地模式提供依据,对改善秋冬季节居住区环境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 ,随着玉米及麦、棉等间作面积的不断扩大 ,玉米螟对棉花的为害也日益严重 ,玉米螟已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因此 ,棉田防治玉米螟已是当务之急。1为害症状1 .1对棉株的为害。玉米螟为害棉株时 ,幼虫先在嫩头下或上部叶片的叶柄基部或赘芽处蛀入 ,使嫩头或叶片凋萎下垂 ,有的被害嫩头和叶柄因蛀空而折断。1 .2对棉铃的为害。玉米螟幼虫常蛀入棉铃为害。为害时多在青铃中部钻入。幼铃被害后自然脱落 ,大棉铃受害后虽不脱落 ,但铃内纤维多被食去 ,同时蛀孔内外排有大量湿润的虫粪 ,易招致病菌的侵入感染而烂铃。2防治对…  相似文献   
3.
1998年9月,我县一种鸡场发现一批42周龄的海兰褐父母代种鸡所产种蛋孵化率下降很快。7月份孵化率平均89%左右,8月份有所下降,可能是天热的原因,9月份孵化率下降至81%左右,健母雏10日龄成活率也下降4%~6%。而同一箱 内其他种蛋孵化成绩很好,孵化率为91%,健母雏率为49.2%。由于我场已对种蛋进行了合理的消毒、保存、孵化,所以怀疑种蛋存在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4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花前10d在1m~2架面分别保留9、12、15、18个新梢,研究花前不同新梢保留量对葡萄以及对应葡萄酒理化指标和酚类物质的影响,以探讨花前1m~2架面不同新梢留梢量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花前新梢保留量的递增,葡萄中可溶性固形物和pH呈现下降趋势,总酸含量呈现显著升高趋势;花前1m~2架面保留9个新梢的葡萄中固酸比最高(6.13),固酸比最低的为花前1m~2架面保留18个新梢(3.59);与之对应的葡萄酒中总酸含量和pH变化趋势与葡萄中一致。对于葡萄与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而言,花前1m~2架面保留12个新梢能够使葡萄果皮和葡萄籽中的酚类物质(单宁、总酚)得到更好的积累,从而使对应的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单宁、总酚、总花色苷)含量最高;而花前1m~2架面保留9个新梢的葡萄与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在4个处理中均为最低,即花前1m~2架面保留9个新梢不利于单宁、总酚等酚类物质的积累,原因可能是因为葡萄果实暴露阳光过多会加速糖的积累,加速果实成熟,却不利于酚类物质的积累;试验表明,"赤霞珠"葡萄在花前1m~2架面保留12个新梢能够获得更良好的品质,进而使葡萄酒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早稻田发生的摇蚊种类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摇蚊在各类水体中广泛分布且大量发生,在稻田生态系统中也有大量发生。目前我国关于稻田摇蚊的研究局限于种类描述和将摇蚊作为一类中性昆虫的调查。为了解稻田摇蚊的分布状况,利用笼罩对浙江省富阳市早稻田的摇蚊种类和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早稻田中共有4种摇蚊发生,分别是台湾长跗摇蚊(Tanytarsus formosanus)、中华摇蚊(Chironomus sinicus)、云足多集摇蚊(Polypedilum nubifer)和刺铗长足摇蚊(Tanypus punctipennis),均为常见种类,其中,前2种为稻田的优势种类。整个早稻大田期摇蚊发生量每1hm2可达4500万头,田间的摇蚊总体发生动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发生数量大,后期发生数量小。优势种的发生动态也与总体动态相似,同时还发现台湾长跗摇蚊在稻田前期雌虫多于雌虫,而后期雄虫多于雌虫。中华摇蚊的雄虫数量在整个大田期均高于雌虫。  相似文献   
6.
水稻在我国农业种植面积中占据较大比重,实现水稻插秧栽培技术的高度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水稻栽培技术的实用性,还可以推动我国水稻种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首要发展方向。基于此,以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为切入点,对其中的植保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警犬疾病防治信息化建设与运用为出发点,结合当下警犬疾病防治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从整合信息源、构建传输网络、搭建信息处理与应用平台、构建犬病信息查询服务平台、加强信息交流、构建信息研判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警犬疾病防治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奶牛卵巢疾病是奶牛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目前,我国奶牛卵巢疾病造成的生殖障碍的情况亦很严重,因此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奶牛卵巢疾病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卵巢机能减退是指卵巢出现暂时性的机能紊乱或静止状态。这种病可分为两种:一是无发情表现,但有正常的卵巢周期和排卵,称为隐性发情;另一种既无发情表现又无排卵和卵巢周期,卵巢处于静止状态或发情周期延长,发情表现微弱。卵巢功能静止多发于高产牛,病后体弱,运动缺乏,光照不足,长期单独圈栏饲养的母牛,外表症状与患持久黄体的母牛相似,…  相似文献   
9.
摇蚊是一类重要的水生昆虫,其种类和数量都非常丰富.该类昆虫在各大陆均有发生,是水体环境中的优势种.简要介绍了摇蚊的生活史及发生情况,并对稻田摇蚊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以期为今后稻田摇蚊的深入研究与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摘叶对烟台产区赤霞珠葡萄及所酿葡萄酒主要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山东蓬莱的6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在转色期(花后70 d)及采收期前10 d(花后143 d)进行半摘叶和全摘叶处理,研究不同时期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的理化指标、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时期摘叶处理都能够有效地提高葡萄果实的成熟度及其葡萄酒的综合品质。其中,花后70 d全部摘叶处理对糖、滴定酸以及p H值的提高效果明显;转色期半摘叶和全摘叶处理后葡萄果实中总酚和单宁含量分别提高了17.96%和50.25%,所对应的葡萄酒中总酚和单宁含量也分别提高了40.18%和54.13%;此外,摘叶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及所酿葡萄酒中香气物质的骨架影响不大,但对香气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大,转色期半摘叶处理使呈现果香的香气物质含量提高明显;转色期全摘叶处理使葡萄酒中色度提高效果最明显,达到了16.48%;4种摘叶处理均使葡萄酒色调降低,使得葡萄酒颜色呈现淡紫色。本研究对酿酒葡萄赤霞珠在田间管理和提高葡萄酒质量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