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林  何宗琴  郑在  尹若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339-3340,3381
[目的]对酶法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用酶法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为:料水比1∶15(V/V),漆酶含量0.30%,纤维素酶含量0.50%,木聚糖酶含量0.40%,β-葡聚糖酶含量0.20%,pH 4.4,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的得率达0.592%。[结论]该研究为白藜芦醇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15个籼稻品种(系)为花药供体,对籼稻花培一次成苗的培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个籼稻品种(系)的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一次成苗与多级成苗的相近.而平均绿苗分化率,一次成苗明显高于多级成苗的,使籼稻一次成苗的平均绿苗率比多级成苗的高出近1倍;一次成苗还具有白苗率低的优点,其平均白苗率只有多级成苗的1/2.说明一次成苗技术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本文还对完善一次成苗技术及白化苗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分离了安徽省40个不同地理种群白蚁样品的线粒体XOⅡ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合GenBank中的数据,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序列比对分析表明,40个白蚁样品分属3个属(土白蚁属、散白蚁属、乳白蚁属)的6个种,3个属COⅡ全长基因中多态性位点分别占0.1%、9.2%和7.4%;基因序列中A+T含量为61.8%,显著高于C+G含量,碱基变异的主要形式为转换。同种白蚁个体间的碱基差异明显小于不同种间的差异,种内个体间的差异为0.1%~1.3%,种间个体间的差异为5.5%~7.6%。分子系统树表明,乳白蚁属和散白蚁属构成姐妹关系聚成一支,亲缘关系较近,而土白蚁属关系较远,分子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与传统形态学结果相一致,是对形态分类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15个籼稻品种(系)为花药供体,对籼稻花培一次成苗的培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个籼稻品种(系)的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一次成苗与多级成苗的相近,而平均绿苗分化率,一次成苗明显高于多级成苗的,使籼稻一次成苗的平均绿苗率比多级成苗的高出近1倍;一次成苗还具有白苗率低的优点,其平均白苗率只有多级成苗的1/2,说明一次成苗技术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本文还对完善一次成苗技术及白化苗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借助离子束处理将银杏基因簇DNA和耐辐射异常球菌基因簇DNA导入西瓜并使其表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用离子束处理西瓜种子后,供体DNA与西瓜受体DNA在当代实现了超远缘分子杂交,杂交后银杏内酯在西瓜品种3-16和SR2-l4-2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7.0756μg/g和45.9998μg/g,其杂交的亲和率为25%,而SOD在其中的表达比对照提高1倍以上的杂交亲和率为21%。  相似文献   
6.
以5种外源DNA作供体,首次用浸穗法直接导入水稻,设置3种处理时间,研究了处理后第1代和第2代.结果表明:浸穗法向水稻导入外源DNA能引起广泛的性状变异,变异率达1.81%;外源DNA供体与受体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影响变异率的高低;所试验的3种处理时间对变异率的影响不太明显.文中设计了水稻浸穗法导入DNA的操作技术,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8.
以不同基因型材料的西瓜品种为试材,用MS、Miller、N6与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初步建立了西瓜离体组培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MS培养基均可长出无菌苗,但随着MS培养基营养元素浓度的增大,无菌苗生长发育受到延迟和抑制作用加强,其中以 1/2 MS+ 0.5~2 mg/L BA+ 0. mg/L NAA长出的无菌苗作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最快,改良的 MS(MSI+ 2 mg/L BA+0.1mg/LNAA)是西瓜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改良的MS(MSI+2mg/LBA+0.1mg/LNAA+5 mg/LAgNO3)是外植体诱导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离子束等物理因子处理愈伤组织发现对诱导分化不定芽具有刺激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淮河中游地区稻作农业考古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生境。淮河流域作为我国稻作农业的传统分布区,无疑在探讨我国水稻的起源、分化与传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地处淮河上游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游的安徽蒙城尉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