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菇体金黄、口感细嫩、滋味鲜美,是原产于东北林区夏季的著名山珍,由于野生资源数量稀少价格昂贵,为保护野生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各地已开始进行人工种植,但生物转化率较低(70%~100%),笔者自1990年3月起长期对金顶侧耳增产技术做试验研究,摸索出金顶侧耳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生物转化率150%以上),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铁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为了弄清四川盆地西部漂洗土壤区不同水环境中铁的形态和含量、浅层潜水的季节动态及其形成原因,为该区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一定参考,于不同时期在四川省名山县漂洗土壤区采集潜水、池塘水、稻田和茶园沟渠地表水、土壤孔隙水及相应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其铁的形态和含量及相应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从潜水和土壤孔隙水来看,潜水总铁和亚铁含量(分别为0.30、0.08mg·L^-1)均为最低,稻田孔隙水总铁和亚铁含量(分别为2.92、1.13mg·L^-1)均为最高,茶园孔隙水总铁和亚铁含量(3a生以下茶园分别为1.25、0.92mg·L^-1,6a生以上茶园分别为2.66、0.65mg·L^-1)居中;就稻田和茶园的土壤孔隙水与沟渠地表水比较而言,孔隙水总铁和亚铁含量总体上高于沟渠地表水相应的总铁和亚铁含量;潜水总铁和亚铁含量分别变动在0~0.86mg·L^-1和0~0.36mg·L^-1之间,其季节动态在不同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与其所处地形部位及地表径流条件、离居民房屋和畜禽圈舍远近、土壤pH、有机质和铁元素的形态和含量、土地利用方式及作物种植年限、天气状况及水井自身氧化还原电位等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分辨率的IKONOS卫星数据,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研究了川中丘陵区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地势起伏的加剧和人类活动强度减弱,浅丘、中丘和高丘景观格局的多样性指数分别是1.1437、1.3598和1.4367;优势度依次为0.8022、0.5861和0.5092;分维数依次是1.2652、1.3019和1.3272;破碎度则分别为53.9488、60.1556和54.4666。其景观格局主要受气候、地貌、坡度、人类活动和居民点分布的控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铅浓度对茶叶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升高,夏茶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并有失绿现象,茶树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春茶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夏茶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铅浓度为100mg·kg-1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2.93mg·g-1;铅浓度为1500mg·kg-1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小值2.28mg·g-1;随铅浓度增加,叶片中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两者与铅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春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P〈0.01)和0.880(P〈0.01),夏茶的相关系数为0.871(P〈0.05)和0.971(P〈0.01),且夏茶中的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大于春茶。铅对春茶、夏茶中可溶性糖的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P〈0.01)和-0.912(P〈0.01)。在铅浓度为0~200mg·kg-1时,春茶可溶性糖有小幅度增加;在铅浓度为200mg·kg-1时,春茶、夏茶可溶性糖含量都同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诸葛菜试管苗的光合特性及其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Li-840 CO2/H2O气体分析仪对诸葛菜试管苗的光合特性及其对CO2升高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诸葛菜试管苗的光合速率日变化不大,午间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在不同光源下实际光合速率的比较,在相同的光强下LED-红光下的试管苗的光合速率最高,LED-蓝光次之。正常大气条件下,LED-蓝光在70μmol/(m2.s)光强下的诸葛菜试管苗的CO2饱和点为5 058μmol/mol,CO2补偿点为266μmol/mol。  相似文献   
6.
研究5·12汶川地震后土壤Cu、Zn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其结果对指导灾后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恢复,以及保障新型农村居民点的生态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典型地震灾区彭州市新黄村为例,采用常规重金属测定方法,并用GIS研究了5·12汶川地震后土壤Cu、Zn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Cu含量([38.23±15.21)mg·kg-1]自中东部-北部和中东部-南部逐渐增加;Zn含量([109.01±29.68)mg·kg-1]从北到南先减少后增加,从东到西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虽然两者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地震后帐篷安置点、生活垃圾堆放点、房屋倒塌点土壤Cu、Zn含量明显高于未受地震影响处;在垂直方向上,帐篷压实水田土壤耕作层和犁底层Cu、Zn含量大多高于自然水田,心土层和底土层二者含量差异不明显。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水田和荒地土壤Cu含量显著高于旱地土壤,水田土壤Zn含量显著高于荒地和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Cu、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39**和r=0.561**;Cu含量与pH呈显著正相关(r=0.459*),Zn含量与pH相关性不强(r=0.380);人类活动对土壤中Cu、Zn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双流县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分别达38754 m和56187 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土壤速效磷含量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为24210 m,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子和随机性因子共同影响。2) 土壤速效氮含量主要由北向南逐渐降低;速效磷含量主要在东北向西南及东南向西北方向上逐渐降低,而速效钾含量主要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3) 土壤速效氮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及地形地貌间呈极显著差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不同成土母质及地形地貌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土壤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成土母质间呈极显著差异。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高值区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明显高于低值区。  相似文献   
8.
川西名山县阶地漂洗土壤分类及参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强烈漂洗作用的土壤是一类形态独特的土壤,在分类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四川西部漂洗土壤集中分布的名山县第二至五级阶地上对这类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水耕表层、水耕氧化还原层、漂白层、人为滞水土壤水分状况、氧化还原特征等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确定及按顺序检索的方法,将其归入人为土纲,水耕人为土亚纲,简育水耕人为土和铁聚水耕人为土土类,漂白简育水耕人为土、漂白铁聚水耕人为土和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亚类;同时按发生分类系统进行了类型划分,它们均归入漂洗水稻土亚类。比较而言,系统分类能更精确地区别土壤分异,有利于土壤精准化管理,但仍需进一步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肥与酚对漂洗水稻土硅、铝、铁的活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四川盆地西缘茶区漂洗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浸提试验探讨尿素(N)、磷酸二氢钙(P)、硫酸钾(K)和邻苯二酚(Phy)对其硅、铝、铁的活化效应(以浸提液硅、铝、铁的浓度表征),结果表明: 1)各种处理浸提液均以硅的浓度最大,铝次之,铁最小,即活化效应为硅>铝>铁; 2)浸提液硅的浓度为NPK+Phy>NPK P>Phy>K CK N处理,说明磷肥通过磷酸根的配位吸附对其活化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同时酚类物质也通过弱酸作用促进其活化; 3)浸提液铝的浓度为NPK+Phy>Phy>P NPK K N CK处理,说明酚类物质通过与游离铝形成可溶性络合物而对其活化起突出作用,同时磷肥中的钙离子和钾肥中的钾离子也能将强酸性供试土壤中大量交换性铝离子交换而活化; 4)浸提液铁的浓度为NPK+Phy>Phy>K P NPK CK N处理,说明酚类物质通过络合溶铁、还原溶铁等作用对其活化做出重大贡献,同时钾肥中的钾离子和磷肥中的钙离子也将土壤胶体吸附的亚铁离子交换而活化; 5)尿素对漂洗水稻土硅、铝、铁均无显著活化效应。综上所述,磷、钾肥和酚类物质是漂洗水稻土中硅、铝、铁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中的铝元素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效应,而硅则是许多植物生长发育的有益元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研究硅铝配施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铝肥施用浓度为1.34 g.kg-1和硅肥施用浓度为0.10 g.kg-1时,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交互效应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25.50%和3.18%;当铝肥施用浓度为1.34 g.kg-1和硅肥施用浓度为0.40 g.kg-1时,茶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交互效应最高,达到理论最高值,平均含量分别为2.46%和2.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