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黑龙江和新疆产地雪菊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雪菊挥发油,通过GC-MS联用技术鉴定雪菊挥发油成分,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占总含量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黑龙江雪菊挥发油中得到36个色谱峰,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主要为柠檬烯(50.961%)、α-水芹烯(5.717%)、蒎烯(5.226%),新疆雪菊挥发油中得到36个色谱峰,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主要为D-柠檬烯(59.911%),蒎烯(7.866%)、2-异丙基-5-甲基-9-亚甲基-双环[4.4.0]-1-癸烯(3.840%);黑龙江雪菊经减压蒸馏处理,鉴定出的成分从23种减少到18种,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65.810%)。柠檬烯和D-柠檬烯含量可作为鉴别2个产地雪菊挥发油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黑龙江和新疆地区罗马洋甘菊挥发油成分含量差异。[方法]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罗马洋甘菊挥发油,GC-MS分析其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和特有化学成分。[结果]黑龙江地区罗马洋甘菊挥发油确定化合物结构共25种;新疆地区罗马洋甘菊挥发油确定化合物结构共28种。2个产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酯类。存在含量差异较大的主要成分是α-蒎烯、3-甲基-2-丁烯酸-3-甲基丁-2-烯酯、3-甲基-2-丁烯酸-3-甲基丁基酯、松香芹酮等。[结论]不同产地罗马洋甘菊挥发油性状相似,但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土质及气候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微囊藻毒素(MC)对鲢鱼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基因表达的影响,克隆了鲢鱼肝脏GST和CYP7A1基因的部分c DNA片段,并对饲养密度为1.3×108cell/L的有毒和无毒两种铜绿微囊藻水体中第2 d、第4 d和第6 d的鲢鱼肝脏取样,通过RT-PCR与Q-PCR技术分析肝脏GST和CYP7A1基因在MC影响下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有毒铜绿微囊藻水体中鲢鱼肝脏GST相对表达量在第6 d显著下降,说明GST基因在第6 d时在MC解毒过程中开始发挥作用;鲢鱼CYP7A1相对表达量自第2 d开始显著下调并随时间延续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说明MC作用下CYP7A1表达受到抑制,可能对胆汁酸合成造成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鱼类微囊藻毒素去毒基因以及抑制对MC转运和吸收的关键基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