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7篇
  2018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猴丰1号新菌株的选育及其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与系统筛选法,从福建猴头的变异株中选育出了定名为“猴丰1号”的新菌株。该菌株菌丝体生长势强,发菌迅速;子实休菇形大,产量高。鲜菇产量比出发株福建猴头增加69.3%,比著名的常山99菌株增加16.8%。酯酶同工酶分析显示:猴丰1号的酯酶谱型与福建猴头相似,但有1条酶带发生了变异。由此说明,它确是源于福建猴头的自然变异株。  相似文献   
2.
一般收过三潮猴头菇的培养料,料面干燥,表层变硬,既不易保湿,又易感染杂菌,故常作为“菌糠”不再继续出菇利用。为了提高培养料的生物效率,我们在不添加任何营养物质的情况下,对菌糠进行处理,让其再出菇,结果获得了成功。材料与方法供试菌种为三明真菌研究所的福建猴头。培养料成份(%):棉籽壳77.5,麸皮20,石膏1,蔗糖1,过磷酸钙0.5。瓶栽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金针菇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田菁素由化工部门从田菁炼胶后的胶渣中提取而成。含有18种氨基酸,经上海市化学品毒性检定所鉴定,按食品毒理学分级标准,属最低一级为无毒类。为了探讨其在食用菌上的应用效果,1988~1990年分别在田间和室内进行了平菇应用田菁素稀释液拌生料栽培试验。 材料和方法 供试田菁素系华东化工学院供应的含10%氨基酸的液体。试验料、液比例为1:1.3.田间试验设0.2%田菁素液体拌料和对照(清水拌料)两种处理,小区面积1米~2,重复3次。室内试验采用30×37厘米聚乙烯袋栽培。设0.1%、0.2%、1%。田菁素拌料和对照4种处理,每处理10袋。  相似文献   
5.
菌糠栽培草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菌糠栽培草菇丁凤珍(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南京)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每年均有大量栽培过各类菇的培养基下脚料─—菌糠,被当作废料抛弃,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据江苏省农科院饲料食品研究所分析,采收过四次菇的平菇菌糠,仍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蛋白质、脂...  相似文献   
6.
平菇单核株配对生物效率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8.
用烟叶或烟直与棉籽壳搭配栽培平菇菌,则平菇菌的菌丝体,子实体生长和菇的产量,品质与生物效率,都优于纯棉籽壳培养基。其中尤以80%烟叶搭配20%棉籽壳(接湿料重)的处理,菇的产量和品质表现最好。这一结果不仅丰富了食用菌培养料的来源;而且有利于废弃烟叶和烟叶下脚料的开发利用,给广大烟农和卷烟厂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丁凤珍  潘琦 《中国食用菌》1990,9(5):18-19,16
植物生长调节剂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效应和对多种作物的增产效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兴趣。在食用菌方面,近年来也做了不少工作,但用多种生长激素进行比较研究,报道不多。本试验采用多种生长调节剂,对金针菇的生长,产量和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食用菌生产中合理地应用此类物质,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供试菌种为三明一号。培养基成份(%):棉籽壳77,麸皮20,石膏1,蔗糖1,石灰1,料水比1:1.2~1.3。拌匀后装入17×33厘米的聚丙烯袋。按常规方法灭菌,接种,培养。当每潮菇生长至子实体形成期,在现蕾,齐蕾和菇柄伸长期喷施生长调节剂3次,两潮菇共喷6次。处理如下:1.三十烷醇:农用品,喷施浓度0.5ppm;2.乙烯利:农用品,500ppm;3.赤霉素:生化试剂,10ppm;4.α-奈乙酸:生化试剂,10ppm;5.激动素:生化试剂,5ppm;6.三十烷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