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栗蚕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栗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Dictyoploca japonica.东北俗称核桃楸蚕或灯笼茧.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河南、陕西等地,辽宁以辽东地区为多.日本、朝鲜也有少量分布.栗蚕这一野生资源,一直处于自生自息状态.据查20世纪30年代末期日本有关专家出于对这一野生昆虫种类的了解曾作过少量的试养;国内50年代后期,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出于柞蚕育种研究的需要,也试养过少量栗蚕;安徽农业大学苏伦安教授70年代末期出于教学需要曾对栗蚕作过简单的形态学观察.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栗蚕进行系统的生物学研究尚较少.  相似文献   
2.
春柞蚕室外蚁蚕保护育,目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土坑育和河沟畦芽育,都需要采叶喂蚕,增加工时,并且还损部分柞树。为改进上述养蚕方法,从1981年春开始在凤城县鸡冠山镇大地村,进行春柞蚕树上蚁蚕塑料薄膜保护育的研究(简称罩把育)。通过几年的小区、中间试验和农村多点生产示范,获得了较好的结果。证明此法具有防风抗灾,提高蚕儿发育温度,方法简便和保苗增产的效果,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当前已在省内重点蚕区凤城、宽甸、岫岩、海城等市、县广泛应用。材料和方法柞蚕品种为青六号,生产示范种抗病二  相似文献   
3.
春柞蚕树上蚁蚕塑料薄膜保护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春柞蚕室外蚁蚕保护育,目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土坑育和河沟畦芽育,这些方法需要采叶喂蚕,增加工时,并且还损伤部分柞树.为改进上述养蚕方法,从1981年春开始在农村基点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春柞蚕树上蚁蚕塑料薄膜保护育的研究(简称罩把育).通过几年的小区、中间试验和农村多点生产示范,获得了较好的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具有防风抗灾、提高蚕儿发育温度、方法简便和保苗增产的效果,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已在省内重点蚕区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栗蚕交配规律与制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蚕属野生态经济昆虫,有相当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然而自然繁殖系数很低,种群规模一直观以扩大,近年来,通过对其生物学特征特性的研究观察,发现栗蚕野外自然交率仅为15%左右,孵化率为27%,则幼虫遗失率则高达85%,以上,最地致结茧率仅为5%左右,这就给驯养技术研究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提高成虫产配率和种卵孵化率,二是如何降低幼虫遗失率从而提高结茧率,本项研究主要试图从探索栗 蚕成虫的交配规律入手,研究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等生理与生态学特性;适宜栗蚕人工放养的最佳饲料树种,栗蚕保种、暖种、收蚁、放养、防病、制种等驯养技术;栗蚕茧丝的荧光反射特性,蛹蛋白和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蛹体液活性物质的抗菌活力。上述研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野生栗蚕资源提供了关键技术,而且对于将我国的特种绢丝昆虫资源优势转变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栗蚕卵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恒温处理对解除滞育的栗蚕卵进行加温暖种试验,以期测得栗蚕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为栗蚕的人工驯养及暖种提供依据.试验结果:初步测得栗蚕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7℃(±2.6℃),孵化有效积温为194.5℃(±27.5℃),并发现在18℃、21℃、24℃恒温条件下,随区段温度升高,栗蚕卵孵化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