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緒言黄瓜是我國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在黄瓜的生產中,霜霉病(Peronoplasmopara cu-bensis)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全國各地都有發生,成為黃瓜減產的一個重要因子。此病在瓜秧7-8片葉子或採瓜初期開始發生,傅染很快,病情的發展也很快,往往使整個植株在短期内全部枯死,因而造成嚴重減產。由於病情發展很快,所以菜農叫它"跑馬乾";但北京所稱的"跑馬乾"不只指霜霉病一種,也包括黄瓜的一切葉片枯萎現象。不同的黄瓜品種對此病的抵抗力有所不同:最易感染的是北京刺瓜,抗病力較強的是鞭瓜和截頭瓜,但也仍然每年都要發生或輕或重的病害。目前防治此病的辦法,一般是噴射波爾多液或銅皂液,但並不能得到滿意的效果;此外由於黃瓜容易發生藥害,倘配製藥液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对建昌黑山羊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氯仿–甲醇抽提法,对自然放牧采食紫茎泽兰的建昌黑山羊背最长肌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建昌黑山羊肌肉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acid,EAA)、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NEAA)和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含量减少,风味氨基酸含量减少;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含量减少,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和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含量增加,UFA/SFA(U/S)值升高,与膻味呈正比的脂肪酸含量升高,与膻味呈反比的脂肪酸含量减少,说明紫茎泽兰降低了肉品的氨基酸营养价值,增加了肉品的脂肪酸营养价值,对肉品风味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紫茎泽兰饲喂反刍动物,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紫茎泽兰的毒性使动物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降低了肉品品质。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灵芝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以及药理功能,灵芝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灵芝三萜化合物、灵芝多糖、蛋白质、生物碱等,这些有效成分都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如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血脂、提高免疫力等,这些研究为灵芝作为保健品和药品等方面的研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对建昌黑山羊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氯仿-甲醇抽提法,对自然放牧采食紫茎泽兰的建昌黑山羊背最长肌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建昌黑山羊肌肉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acid,EAA)、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NEAA)和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含量减少,风味氨基酸含量减少;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含量减少,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和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含量增加,UFA/SFA(U/S)值升高,与膻味呈正比的脂肪酸含量升高,与膻味呈反比的脂肪酸含量减少,说明紫茎泽兰降低了肉品的氨基酸营养价值,增加了肉品的脂肪酸营养价值,对肉品风味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紫茎泽兰饲喂反刍动物,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紫茎泽兰的毒性使动物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降低了肉品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干旱水平在各生育期对夏大豆在砂姜黑土与黄潮土中的影响及差异,基于2022年五道沟实验站桶栽受旱试验,在夏大豆分枝期、花荚期、鼓粒成熟期通过水分控制,设置轻旱、中旱、重旱3个干旱水平与全生育期无旱对照(CK),分析各生育期不同干旱水平胁迫对夏大豆在两种土壤中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1)两种土壤中夏大豆各生育阶段随干旱加重耗水量呈减小趋势,重旱减小最显著;砂姜黑土中耗水量各受旱组小于对照组,黄潮土除分枝期轻旱外耗水量均低于对照组,且耗水量减少水平除鼓粒成熟期轻旱均小于砂姜黑土。(2)两种土壤重旱对产量影响最强烈,鼓粒成熟期重旱减产最严重;黄潮土花荚期不同受旱水平减产率均低于砂姜黑土,分枝期各受旱组砂姜黑土减产率低于黄潮土。(3)两种土壤花荚期、鼓粒成熟期WUE随干旱程度加剧呈明显递减趋势,重旱影响下WUE减小明显,鼓粒成熟期重旱对WUE影响最严重;受旱减产水平在不同生育阶段存在差异,使得花荚期黄潮土各处理组WUE均高于砂姜黑土,分枝期黄潮土WUE均低于砂姜黑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15年从广东野生鸟类样品中分离的1株H5N6亚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virus,AIV)代表毒株(A/Pallas's Sandgrouse/Guangdong/ZH283/2015),并开展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对SPF鸡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SPF鸡高度致死并引起组织器官感染,在肺脏、气管和法氏囊等9个脏器中均能检测到较高的病毒滴度,被检的9个脏器中的病毒滴度都达到7.83 log_(10)EID_(50)/g以上,肺的滴度较高,达10.08 log_(10)EID_(50)/g;感染组和同居组的SPF鸡均可经咽喉和泄殖腔排毒。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紫茎泽兰对动物肠道损伤及致毒机制,本试验选取16只7周龄雄性SD大鼠经7 d适应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不含紫茎泽兰饲料,10 g·100 g-1 BW)与试验组(饲喂含30%紫茎泽兰饲料,10 g·100 g-1 BW),试验周期为14 d,试验结束后取各肠段(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组织样品,观察结构损伤,计数免疫细胞,测定sIg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紫茎泽兰可使十二指肠绒毛出血及顶端轻度坏死脱落,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其比值极显著增加(P<0.01);空肠充血并伴有绒毛顶端糜烂性坏死脱落,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极显著增加(P<0.01);回肠大量肠绒毛顶端凝固性坏死,并伴有出血与炎性浸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其比值极显著增加(P<0.01);盲肠水肿及充血;结肠淋巴细胞增多、直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细胞增生,其中以回肠和直肠机械损伤最为严重,回肠评分增加722.36%,直肠评分增加976.00%;试验组各肠段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 IELs)、固有层淋巴细胞(lamina propria lymphocytes, LPLs)和杯状细胞(goblet cells, GCs)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同时还可极显著增加sIgA的分泌量(P<0.01),极显著增加促炎因子IL-1β、IL-2、TNF-α和IFN-γ的表达量(P<0.01),极显著降低抑炎因子IL-4、IL-10的表达(P<0.01),激活肠道炎症反应,从而破坏肠道黏膜免疫屏障,造成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淮北地区地温对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对未来地温进行预测,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86-2021年0-320cm深度土壤内9个土层地温和8个逐日气象要素(平均气温、水面蒸发、日照时数、降水量、1.5m高度平均风速、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水汽压力差)实测资料,分析地温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8个气象要素进行数据降维,以提取出的主成分作为输入构建PCA-BP地温模拟模型,并与仅使用平均气温作为输入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除平均气温外,地温还受水面蒸发、绝对湿度、水汽压力差等气象要素影响,气象要素对地温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深层地温对气象要素的响应表现出时滞性特点,滞后时间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2)0-80cm处PCA-BP地温模型在预测未来1、3、7d后地温时精度较高,R2(决定系数)均高于0.79。由于地温对气象要素响应的滞后性,预测天数增加时,PCA-BP地温模型对深层地温的预测精度提高。(3)引入新的气象要素作为输入,可提高地温预测模型的精度;与仅使用平均气温作为输入的BP模型对比,PCA-BP模型在预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遗传转化影响因素,包括番茄的基因型、农杆菌类型、外植体类型、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分化培养基中的生长调节剂与抗生素浓度、筛选剂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及外源基因等重要因素。同时综述了番茄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成果,以期为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遗传转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青海野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根际土中筛选出具有解钾能力的菌株,并比较其促生能力,为高原地区高效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纯化培养方法从中国沙棘根际土中分离解钾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对解钾菌的解有机磷、解无机磷、解钾、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进行测定;将解钾菌接种于空心菜幼苗以验证其促生效果。【结果】K15、K50和K65三株解钾菌均为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培养3 d后,3株解钾菌溶解有机磷的浑浊圈直径为3.75~7.13 mm,解有机磷菌液中磷的质量浓度为5.12~11.33μg·mL-1;溶解无机磷的透明圈直径为3.25~5.31 mm,解无机磷菌液中磷的质量浓度为3.39~6.63μg·mL-1;解钾的黄色光圈直径为17.53~25.17 mm,解钾菌液中K+质量浓度为4.87~7.15μg·mL-1;降解纤维素的透明圈直径为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