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蚕斑纹限性品种实用化进展与选育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茧丝绸行业努力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钍,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科技进步为我国蚕丝业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本根据我国目前蚕丝业的科技水平和面临的新任务,试提出近期科技发展的战略,供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桑树品种对黄化型萎缩病抗病性与过氧化物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雷国新  靳永年 《蚕业科学》1995,21(4):219-222
不同抗黄化型萎缩病能力的桑品种枝皮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品种间同工酶带差异明显,其酶带数目与桑品种抗病性成正相关。不同抗性品种接种类菌原体(MLO)后,经不同时段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区和酶带数与未接种的无明显差异,但酶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且随着接种后经过日数的增多而加强。因此,认为过氧化物酶是桑树抗MLO的机制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桑IGS—125A型反转旋耕埋青机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桑园间种绿肥,是解决桑树肥源的主要途径。而翻埋绿肥,是一项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的农活。过去用畜力翻埋绿肥,工效低(每头牛每天只能翻埋1.5亩—2亩),绿肥覆盖率低(覆盖率不到50%),肥效损失大,不能满足园艺要求。因此,研制桑园绿肥翻埋机,对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广辟肥源,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桑树同工酶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桑树同工酶研究进展与应用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靳永年同工酶(Isozyme)是生物体内代谢的调节者,人们通常把生物催化作用相同(即做同样的工),而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不同的酶的分子类型,称为同工酶。早在1895年,Fischer就初步提出了同...  相似文献   
6.
7.
温度是影响蚕儿生长发育极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在气温较低的春季和晚秋,蚕室内利用各种不同热沅升温加温,是夺取养蚕丰收的一项主要措施,对于蚕种场站来讲,为了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原蚕饲养成绩,或为了调节好两个对交品种的同期发蛾,保证预期杂交,蚕室按目的温度升温采暖,就显得更加重要。七十年代以来,我所蚕室由烧木炭加温逐步改革为热风加温,对提高各级原蚕种的繁育系数和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农林省近来统计的蚕病为害调查资料,在全国范围来说以1977年蚕病发生较多,蚕病为害减产率达3.6%,1978年蚕作收成较好,蚕病为害率降到2.2%,其中软化病和细胞质多角体病占80%。所以发生上述传染性软化病,首先是由于在小蚕共育所就感染了病原,分养以后,早的在4龄,迟的在5龄后期便大量发病,这是由于在共育阶段感染了病原而引起的大面积发病,其次是分蚕到农户后感染病原而引起发病,这称为一般性发病。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6个对黄化型菱缩病不同抗性的桑品种为材料、调查不同品种的枝、叶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化学成分与桑菱纹叶蝉虫口密度的相关性以及接种菱纹叶蝉后的发病率,以探讨不同抗病性桑品种对菱纹叶蝉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抗品种育2号、湘456枝条木栓化程度高,叶背沿叶脉表皮毛密厚、叶片总糖含量低、虫口密度小,媒介昆虫接种发病率低;感病品种湖桑32号、湘7920枝条木质疏松,叶背沿叶脉表皮毛稀疏,叶片总糖含量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系统观点分析湖南丘陵山区发展蚕桑生产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 湖南植桑养蚕历史悠久,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一书中就有“衡山其上多桑”的记载。据有关资料记载,1933年为湖南蚕桑生产最盛时期,生产97000担茧。抗日战争时期,蚕桑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到1949年蚕茧产量下降到1200担。解放后,蚕桑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的近几年,产茧量每年以二至三成的幅度持续增长,1980年,全省蚕茧产量达40300担。但是和历史最高年产的水平相比,差距尚远,说明本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