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非免疫鸭胚增殖的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经差速离心法纯化,电镜下观察到病毒无囊膜,大小为70~85nm。以蛋白酶K法抽提病毒基因组,琼脂糖凝胶电泳只出现1条分子量约34kb、背景清晰的核酸带。HindⅢ酶切EDSVDNA可见10条片段,以pUC19质粒为载体,采用鸟枪法对病毒基因组的HindⅢ酶切片段进行分子克隆,获得17个重组质粒,通过酶切、斑点杂交鉴定,证实已经成功地克隆到EDSV的5.24kb、2.02kb、1.65kb、1.47kb、1.41kb等5个DNA片段。  相似文献   
2.
对18代驴胎皮肤继代细胞染色体作了初步分析与鉴定。精确计数分析结果为二倍体61%,多倍体3.7%,亚二倍体15%,超二倍体6%,断裂1%;核型分析为62/XY型。  相似文献   
3.
1980年自本所临床健康马群分得一株马细胞巨化病毒(0229株),以此毒株制成补体结合反应(简称补结)抗原,对国内9个省(区)19个马场、部队的3087份马、骡、驴血清作了补结抗体调查。结果:马血清的阳性反应率为74.70%,骡、驴血清的阳性反应率为64.75%。  相似文献   
4.
马鼻肺炎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多数研究者认为,凡有马地区几乎都有本病存在。本病最早发现于美洲,其次欧洲和其他各洲均有报道。从对马群的特异性血清抗体调查来看,阳性率一般都在30%左右,最高有达90%以上者。我国虽然近期才分离到病毒,但本病的存在可能已经多年。如在五十年代农林部兽医药品监察所和六十年代兽医大学病理组均在马流产胎儿肝、肺等相应细胞发现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5.
防治雏鸡白痢,国内目前常用抗生素类、磺胺类或呋喃类药物,不仅成本高,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菌株。因此,寻求新的防治雏鸡白痢的药物很有必要。病毒性腹泻口服粉剂(简称“372”)是由多种中草药制成的复合制剂,对多种动物及人的病毒性腹泻均有防治效果。该制剂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使血清IgG和肠道局部IgA增加,故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6.
应用从唐山地区MVE病死水貂中分离强毒,经牛睾细胞(CT细胞)和CRFK细胞混合培养,强迫感染,传至58代后,CT细胞出现CPE变化,除去CRFK细胞,单用CT细胞传毒,传至70代,经电镜、HA和HI试验证明,驯化弱毒株为典型细小病毒,经终点衡释克隆和致病性试验结果,对貂未发生致病性反应,注射和口服弱毒株的貂HI比对照貂有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8.
长期缓解的慢性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病马终身带毒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能否获得带毒免疫,即能否抵抗再攻毒,曾有人对此做过一些探讨,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如信滕(1958)对108匹人工感染耐过马与自然发病耐过马再攻毒,其耐过率分别为47%与63%;石井(1970)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腹泻口服粉剂防治雏鸡白痢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雏鸡急性全身性疾病,世界上许多养鸡地区均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作为权宜之计,国内目前常用抗生素类、磺胺类或呋喃类药物进行防治,不仅成本高,而且易于产生耐药性菌株。因此,寻求新的防治雏鸡白痢的药物制剂很有必要。病毒性腹泻口服粉剂(简称“372”)是同济大学环境生物工程教研室用六年时间研制成功的一种中  相似文献   
10.
应用从唐山地区MVE病死水貂中分离强毒,经牛睾细胞(CT细胞)和CRFK细胞混合培养,强迫感染,传至58代后,CT细胞出现CPE变化,除去CRFK细胞,单用CT细胞传毒,传至70代,经电镜、HA和HI试验证明,驯化弱毒株为典型细小病毒,经终点稀释克隆和致病性试验结果,对貂未发生致病性反应,注射和口服弱毒株的貂HI比对照貂有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