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口腔炎是人工养殖蛇类的常见病之一,为了深入了解和尽早做好预防工作,对罹患口腔炎的成年雄蛇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iensis)进行解剖观察,并检测了相关器官的系数、血液学指标和激素等。结果表明:整体肥满度、躯体肥满度、肾系数等数值罹患口腔炎蛇略高于健康蛇;而肝系数、精巢系数和脂肪体系数等罹患口腔炎的蛇低于健康雄蛇,且前两者呈显著性差异,后者呈极显著性差异。性激素检测结果显示罹患口腔炎的蛇血液睾酮和雌二醇含量均低于健康蛇,且均具极显著性差异。血细胞指标中,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分布均差、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比率等均为罹患口腔炎的蛇高于健康雄蛇,且具显著性差异,但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NLR)、中性粒细胞数量和比率、中间细胞数量及其比率均为患口腔炎的雄蛇低于健康蛇,且具显著性差异。结论:口腔炎不仅影响了主要代谢器官的器官系数的变化,而且血液多项指标和性激素水平也有明显差异。性激素含量的变化将对乌苏里蝮的正常生殖繁育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另外,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2个血常规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炎症发生的首选参数。  相似文献   
2.
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tigrina)是分布比较广泛的爬行动物。本文主要对其消化、呼吸、生殖系统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较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3.
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ensis)是东北地区常见毒蛇,其蛇毒具有一定药用价值,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在东北地区正处于积极探索之中。结合前人对乌苏里蝮繁殖周期和无冬眠饲养的研究,本研究通过生理解剖学和统计学方法,将乌苏里蝮的性成熟个体体长从460 mm推前至约424 mm,并发现体长与臭腺、卵巢大小及半阴茎收缩态长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还探究了乌苏里蝮在尾长和臭腺等方面的两性差异,推断其与繁殖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4.
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iensis)是中国东北地区常见的毒蛇,由于其蛇毒有效成分的医疗价值,我国南北方蛇类养殖场均有不同大小的养殖种群。但人工养殖条件下,乌苏里蝮的成活率并不理想。为了探究患病的原因,研究室与沈阳一养殖场合作,对生理状态不佳的部分乌苏里蝮进行了剖检观察。2017年1月份,编号为F20170101的成年雄蛇,被检查出多发性肿瘤,在食道、心脏、肝脏和肾脏均有不同大小的肿块。组织切片观察显示,肿瘤均由软骨组织构成,其间有不规则的钙化,个别有"癌穴"的出现。肿块被鉴定为骨外软骨肉瘤,但未确定原发部位。此属于乌苏里蝮患有肿瘤的国内首例报道,且为多器官并发。  相似文献   
5.
虎斑颈槽蛇的生殖生态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斑颈槽蛇雄性睾丸于5 月达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到冬眠期至最轻。雌性产卵期为6 ~7 月中旬,卵生,一年一次性产卵6 ~22 枚,孵化期为41 ~43 d。本文较详细观察和描述了11 ~16 期胎蛇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发育时序。  相似文献   
6.
2018年8月以来,对海南省上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记录两栖动物26种,隶属1目7科20属。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海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6种、《CITES公约》附录Ⅱ的有1种、海南特有种9种。两栖动物生态类型以树栖型最多、陆栖-静水型和流水型次之、静水型和陆栖-流水型最少;26种皆为东洋界物种。与海南省其他4个自然保护区比较,结果表明:该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水平较高,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史氏蟾蜍是辽宁省特有的两栖类物种之一,多年来对史氏蟾蜍的研究和报道知之甚少,对其蝌蚪方面的了解也不多。本文就史氏蟾蜍蝌蚪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并对其全长、体长等数据进行测量,与中华大蟾蜍和花背蟾蜍蝌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史氏蟾蜍蝌蚪生长发育,全长、尾长、体高3组与体长之比逐渐减小,而体宽与体长之比值趋向于增加,尾高与体高之比基本保持稳定。眼间距与鼻间距的比值变化相对较大,从24期开始至26期,比值由1.62上升到2.43,随后到34期比值保持在1.87和2.17之间。史氏蟾蜍、中华蟾蜍和花背蟾蜍蝌蚪的比较结果表明,不仅它们之间在形态度量的相对值上存在一些显著差异,而且在发育过程中后肢芽的出现和生长等方面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泄殖腔腺(又称肛腺cloacalgland)是许多有尾两栖动物雄性个体特有的一种外分泌腺体,其功能可能与生殖有关。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雄性个体具有一对这种腺体,但尚缺乏较全面的报导。为给人工繁殖饲养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报导如下: 材料和方法实验用大鲵于1986年11月至1988年10月采自陕西太白县和略阳县,共计13条,体长55—95cm,其中雄性6条。先经肉眼观察和用手压拭大鲵泄殖孔周围,然后杀死,在解剖镜下解剖泄殖腔腺和泄殖孔内外缘。泄殖腔腺用10%福尔马林和Bouin氏固定液固定,石  相似文献   
9.
虎斑颈槽蛇肾脏存在两性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虎斑颈槽蛇 (Rhabdophistigrina)雌、雄性的肾脏在形态和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雌性虎斑槽蛇的肾脏呈暗红色且较细小 ,雄性的肾脏呈橙黄色且较粗壮 ;雄性肾脏具有明显肾性节(Sexualsegment) ,而雌性不具有此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江西宁都凌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建设,作者于2012年至2013年多次对该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结果显示,凌云山保护区现已记录两栖爬行动物52种,隶属于2目13科37属。其中,两栖动物19种,隶属于1目6科14属,占江西省39种两栖动物的48. 7%;爬行动物33种,隶属于1目7科23属,占江西省80种的41. 3%。凌云山位于动物地理分布区中的东洋区系区的偏北位置,向古北区靠近,古北区的种类也会扩散到这一地区,成为东洋区、古北区的共有种。因此在两栖爬行种类组成上以东洋区的种类为主,具有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特点。最后对凌云山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加大对当地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