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了探究家蚕山梨醇脱氢酶基因(BmSDH)在家蚕各发育时期和组织的转录水平,根据家蚕二化性品种子代滞育性受亲代胚胎期催青条件调控的原理,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25.0℃常温明催青和17.5℃低温暗催青对家蚕品种“秋丰”各发育时期蚕体和组织中BmSDH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BmSDH-1、BmSDH-2a和BmS-DH-2b在家蚕的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幼虫期5龄3d,BmSDH-1在常温明催青组脂肪体中转录水平较高;BmSDH-2a和BmSDH-2b在常温明催青条件下的血液、脂肪体和卵巢中转录水平均高于低温暗催青;在蛹期3d,BmSDH-2a和BmSDH-2b在常温明催青条件下血液和卵巢中的转录水平均低于低温暗催青;在次代卵产下后6~24h期间,BmSDH-2a和BmSDH-2b的转录水平逐渐升高.因此,BmSDH-1和蚕卵滞育与否没有直接关系,而BmSDH-2a和BmSDH-2b与家蚕二化性品种卵滞育与否有重要的平行关系,为从分子水平阐明家蚕滞育的分子机制积累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利用家蚕丝素蛋白轻链基因(Fib-L)及启动子元件开展转基因研究,克隆了家蚕品种797的Fib-L cDNA及启动子,并比较了6种不同品种来源的Fib-L基因的cDNA序列。结果表明,轻链基因cDNA长为786 nt,编码了包括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在内的共26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前体;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其包括典型的TATA盒和类CAAT盒序列以及丝腺特异性结合位点等。用Fib-L启动子控制报告基因Egfp,进行家蚕BmN细胞内的瞬时表达研究,结果表明,Fib-L启动子驱动的Egfp报告基因可以在BmN细胞瞬时表达。  相似文献   
3.
陕蚕六号即125M·锦6B×241·绫4,是中·中×日·日杂交型式的双交四元一代杂交种。 中系亲本之一125M是20世纪80年代末通过杂交、回交、定向选择等方法,按照成对选育理论选育成功的多丝量基础品种,其母本是高出丝率基础品种125,父本是茧丝长长、丝质优的84M,经过7年多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其茧丝长长、净度优、解舒率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Eberthart的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对我所选育的10个高茧层率基础品种进行了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茧质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受环境的影响最大,而受品种及品种与环境互作间的影响相对较小.品种124,125,141综合性状稳定,作为蚕育种的基础材料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家蚕新品种春·花×秋·月原种及杂交种性状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花×秋·月(鉴定代号:9703×9704)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选育成功的高产、优质、强健好养的春用多丝量家蚕新品种。 1 原种性状 1.1 春*花(9703) 中国系统二化性四眠杂交原种。春为125与84M杂交选育而成,具有茧丝长、茧质优等特点。花为引进品种,具有茧形大、强健好养等特点。越年卵为灰绿色,卵壳淡黄间有黄色。蚁蚕黑褐色,孵化齐一。稚蚕趋光、趋密性一般。眠性快,眠起齐一,行动活泼。壮蚕体色青白,素斑,形体稍显细长,食桑旺盛。熟蚕体色略呈肉色,老熟齐一,上蔟涌、营茧快。茧形椭圆形,茧色白,茧形大,缩皱中等。发蛾涌,交配性能好。产卵较快,产附良好。单蛾产卵480~530粒左右。 催青期经过10d,5龄经过7~8d,全龄经过24~25d。与秋*月或月*秋对交,应推迟2d出库催青。  相似文献   
6.
我国家蚕品种的变迁及现行品种种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蚕茧主产区当家蚕品种的变迁及近 1 0多年来国家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分析后认为 ,大面积推广的蚕品种已完全是杂交种 ;近 1 0余年来国内新育成蚕品种的综合经济性状不断提高 ,但与日本同期蚕品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亲本利用趋于集中、品种亲缘关系相近、种质基础狭窄是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品种存在着遗传上的种质脆弱性和突发毁灭性病害的隐患  相似文献   
7.
8.
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由于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外源蛋白的表达。利用新构建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ac-to-Bac系统可溶性表达一个大分子质量的融合蛋白———piwi相关基因编码蛋白PRG-1。为了提高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对重组病毒感染剂量及产物收获时间进行优化,并利用GST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结果表明在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N中表达的重组GST-PRG-1是可溶性蛋白;最佳的感染条件是病毒粒子对BmN细胞的感染复数(MOI)=1,并在感染后96 h收获细胞。试验结果表明,新构建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可用于大分子蛋白的可溶性表达。  相似文献   
9.
郝碧芳  陈宏 《蚕业科学》2010,36(2):350-353
为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orf126基因(Bm126)在感染宿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PCR方法从BmNPV陕西株中克隆了切除N端23个氨基酸(预测信号肽序列)的Bm126基因,并将其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融合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利用纯化的BM126重组蛋白与几丁质进行体外结合实验,Western blot分析没有检测到BM126重组蛋白与几丁质结合的复合物,推测原核表达的重组BM126融合蛋白在体外不能与几丁质结合。  相似文献   
10.
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是近年来暴发危害较严重的手足口病的病原。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 N)中共表达EV71病毒衣壳蛋白VP1与VP2,分析二者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s)的效率,比较用不同启动子构建重组病毒的表达效果,并利用家蚕幼虫进行2种蛋白质的共表达及VLPs纯化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病毒v Bm Bac-vp1-vp2与v Bm Bac-vp1-IRES-vp2均可介导EV71的VP1、VP2蛋白在Bm N细胞中表达,并能够组装成病毒样颗粒,但采用Pph及Pp10启动子的表达和组装效率明显高于Pph及IRES启动子组合;将重组病毒v Bm Bac-vp1-vp2以1×10~4TCID_(50)/头的剂量注射5龄起蚕,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VP1在幼虫血淋巴中特异性表达,并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增加;经蔗糖梯度密度离心能够有效地纯化蚕体血淋巴中的病毒样颗粒。研究结果为后续EV71疫苗研制奠定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