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猪胎肠单层细胞培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运用猪胎肠组织原代单层细胞培养物进行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吉毒株的培养与传代试验,并对其细胞传代毒作了电镜检查、复归猪体试验、荧光抗体交互染色和交互中和试验等项鉴定。结果表明,应用猪胎肠组织原代单层细胞培养物来分离和传代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可行的;其细胞病变效应(CPE)明显,感染细胞表现为肿胀变圆和脱落;病毒产量高,TCID_(50)/0.05达10~(5.5~6.0)。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吉毒株与华毒株和川毒株抗原性一致,而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Miller株没有共同抗原,从而证实所培养的吉毒株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相似文献   
2.
给26头3日龄仔猪经口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吉毒株的猪胎肠单层细胞培养物,而后定期扑杀,采取各组织、器官,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查病毒在猪体内的分布。结果,仅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回盲瓣、盲肠、结肠的粘膜上皮细胞内以及肠系膜淋巴结内发现了病毒抗原。由此认为,PEDV只引起猪的局部感染。本研究还证明,病料和固定的冰冻切片,密封低温(-20℃)保存7d和292d后,做免疫荧光染色检查时仍呈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3.
破伤风是危及马骡等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应用破伤风血清等药物治疗,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对于经过较慢,兴奋性较低的患畜治疗效果更好。但是对于恢复期的患畜往往因为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不易缓解而长时间不能痊愈;同时有些牙关紧闭的沉郁型患畜,因开口缓慢不能尽早采食而延长了病程。为了促进恢复期患畜  相似文献   
4.
猪传染性胃肠炎(简称TGE)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1956年Fee和Efo等报导该病毒可在猪肾细胞培养物上传代,1963年Harada首次报导了TGE病毒在猪肾细胞培养物上能出现细胞病变(CPE)(1)。也有报导(2)TGE病毒可在鸡胚、猪肾细胞、猪脾细胞和狗肾细胞培养物内传代增殖。  相似文献   
5.
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在国外自1946年确诊以来,许多国家都相继报导了病的发生和流行。国内从1973年起也进行了本病病毒的分离工作,经生物学试验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初步认为分离到的几株国内毒株如辽毒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吉林省“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情况。通过仔猪人工感染传代试验,分离到两株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株——吉毒株和梅毒株。电镜检查初步证明是冠状病毒。经用胎猪肾细胞、猪甲状腺细胞和胎猪小肠器官培养法,对吉毒株进行反复多次的分离培养试验,发现吉毒株不适应于胎猪肾细胞和猪甲状腺细胞上生长,而能在胎猪小肠器官培养物上增殖。依据本病在吉林省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病毒株的仔猪人工感染传代试验、电镜检查以及组织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的结果,参照国外有关报道,初步认为吉毒株是类冠状病毒,为我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学及其实验诊断提出了一个新的探索途径。猪传染性胃肠炎于1946年由Dogle氏和Hutchings氏证实以来,许多地区和国家相继发生本病,分布极广。对本病的诊断、免疫及病毒的性状等均有较多的研究和报道。我国于1968年起相继报道有本病发生,1973年以来开始分离病毒,进行了生物学试验和电镜检查。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应用组织培养细胞分离到冠状病毒。由1978年1月开始,我们从流行病学调查入手,采集疑似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理材料,进行仔猪人工感染传代试验和病毒分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分四个部分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7.
应用ELISA间接法检测猪流行性腹泻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吉(J)毒株猪胎肠单层细胞培养物,以冻融法制备抗原,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检测PED抗体的方法。对30头份经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证实的PED病猪群血清测定,97%为阳性;检测32头份无PED猪场猪血清,93%为阴性。对1份PED“华毒株”,1份“川毒株”以及3头份“吉毒株”PED免疫血清测定,均为阳性。对猪传染性胃肠炎血清、猪轮状病毒病血清、疑似猪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血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血清及猪梭菌性肠炎血清共16头份检测均为阴性,证明PEDV不与TGEV等其它3种冠状病毒血清发生交叉反应。89头份疫区猪血清的区域性试验阳性率为75%(67/89);对82头份屠宰猪血清测定,53%阳性。抗原包被板保存期试验表明,包被板在-20℃可保存2个月。  相似文献   
8.
长期缓解的慢性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病马终身带毒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能否获得带毒免疫,即能否抵抗再攻毒,曾有人对此做过一些探讨,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如信滕(1958)对108匹人工感染耐过马与自然发病耐过马再攻毒,其耐过率分别为47%与63%;石井(1970)  相似文献   
9.
马传染性贫血是马属动物的一种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目前,对貌似健康无临床症状及血液学变化,血清学诊断阴性的缓解期慢性传贫病马,或经治疗的所谓“临床治愈马”的鉴别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仍为生物学试验。这样做不仅要有一定的条件和设备,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探索对长期无临床症状及血液学变化的可疑慢性传贫病马的鉴别诊断,法国 P.Goret 等(1967)曾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5克给缓解期的慢性传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