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研究不同强度热应激对肉鸡感官性状、血液生化指标和热休克蛋白(Hsp)108mRNA表达的影响,将80只30日龄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5±1)℃,其他3组受试鸡的环境温度迅速上升至(33±1)℃、(37±1)℃、(41±1)℃,并分别持续4h的热应激处理。宰杀后测定鸡胸肉的pH值、滴水损失、肉色和剪切力,利用临床血液病理学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宰前不同强度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肌肉、心脏和肝脏中hsp108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宰前热应激明显降低宰后肉鸡胸肉的pH30min、pH24h和a*值,明显提高宰后肉鸡滴水损失、L*值和剪切力;随热应激温度升高,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活性逐渐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逐渐降低;hsp108mRNA表达水平大部分呈现下降的趋势,除了心脏33℃组表达量明显增高,其他应激组表达量均有所降低。建立的荧光定量PCR体系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符合检测热休克蛋白mRNA转录水平的要求,表明热休克蛋白可作为热应激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及对治疗前的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研究乳房炎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对乳房炎的治疗和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菌.通过对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发现乳房炎奶样中除大肠杆菌外,还有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链球菌、沙雷氏菌等其他的致病菌,并且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与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时间和乳房炎复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区系结构越复杂,治愈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复发,引起后期乳房炎复发的病原菌包含在治疗前的奶样中.  相似文献   
3.
通过传统分离鉴定技术调查上海地区某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样真菌感染情况,并利用DGGE技术对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真菌在隐性乳房炎奶样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奶样病原菌阳性率为90.80%,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2.78%,霉菌感染率8.05%,酵母菌感染率2.30%.对真菌感染奶样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分析显示,病原真菌包括曲霉属、酵母菌以及青霉属3大类,每份奶样含有2~8种真菌不等,烟曲霉、黑曲霉和斜卧青霉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