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10月25日上午,一个快速发展的天气系统紧紧抓住了预报人员的眼球.26日清晨,西藏自治区气象台与中央气象台视频会商,旋即发布了"强降雪红色预警信号",并通过西藏电视台以每15分钟插播一次的速度迅速传播到千家万户,天气实况信息、灾害预警信息和气象服务信息也陆续通过服务专报、报纸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和电子显示屏等迅速传到四面八方.  相似文献   
2.
正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9日向媒体宣布,他们培育的世界首例转乳糖分解酶基因奶牛诞生,并健康成长;此成果为培育"低乳糖奶牛"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9日下午,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郊外的一个奶牛繁育基  相似文献   
3.
施肥量对马铃薯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施肥量对不同的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不同。施肥量的多少影响马铃薯的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主茎数、平均单薯重和产量,对不同品种的影响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只要提起草原,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蓝天、白云,成群的牛羊和美丽的牧羊姑娘.但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却使这种原始古朴的美丽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和软件对一个从土壤宏基因组文库中获得的AMP核苷酶基因进行初步预测和分析,该基因的最大开放阅读框为612 bp,编码203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2.186 7 kDa,是一个小分子量疏水性脂溶蛋白,含有5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3个N-豆蔻酰化位点,这些位点均与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定位以及黏附等过程有关,推测该基因可能在拮抗灰葡萄孢菌过程的信号转导和分子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延长核桃油的保质时间,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货架期,采用核桃油罐储抽真空,充入惰性气体(氮气),即充氮保鲜技术,可有效保存核桃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成分,提高其食用和药用价值,保质保鲜效果显著。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使压强达到100kPa,油温控制在55~60℃,保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北部地区受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长期以来形成了主茎发达、少分枝、较繁茂的无限结荚习性为主的大豆株型。随着农村体制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和耕作栽培集约程度的提高,逐渐形成了主茎发达、株型收敛的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株型,这种株型的演变是耕作栽培技术的进步和品种丰产潜力的大幅度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6月9日向媒体宣布,他们培育的世界首例转乳糖分解酶基因奶牛诞生,并健康成长,此成果为培育"低乳糖奶牛"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据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动物生物技术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之一的张立教授介绍,这个取名为"拉克斯"的转基因牛犊诞生于2012年4月24日,目前很健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波长光谱反射率的分析,确立大豆地上部干物重的敏感波段,计算出相应的植被指数,并建立植被指数与大豆地上部干物质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合交98-1667选取510 nm和680 nm 2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地上部干物重的相关性呈极显著;在近红外区域,选取800 nm、900 nm和1005 nm 3个波段,其中800 nm和900 nm的光谱反射率与合交98-1667地上部干物重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波长为1005 nm时呈显著相关.4种植被指数经过比较RVI相关性最好.通过RVI植被指数建立模型,Y= 4.0216×RVI2 (900,680)-99.106×RVI(900,680) + 625.36,能较为准确预测大豆地上部干物重.  相似文献   
10.
1994 ̄1996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116个地块进行了玉米空秆及其原因的调查,3年中以1994年玉米空秆率为最高,66个点平均为27.3%。分析原因,气象条件是引起年度间玉米空秆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在相近性的栽培条件下,土壤、地势的差异玉米空秆率也明显不同,另外栽培技术也直接影响玉米空秆率的高低。可通过因地制宜选用良种、正确选地、深翻深松、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加强管理、科学施肥等措施减少玉米空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