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树莓夏秋两季结果型品种顶峰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调查了树莓夏秋两季结果型品种顶峰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特性.结果表明:品种顶峰分别在同一年的夏季和秋季两次开花结果,每年的6月下旬到7月下旬2a生枝结果即夏季结果期,果实生长发育从开花到成熟需28d,采收期近1个月,结果后枝条自然枯萎死亡;顶峰的秋季结果期为8月中旬到9月末,结果部位为1a生枝的中上部,果实生长发育需36d,采收期长达46d,采收后11月初枝条进入休眠.顶峰1a生枝的长度在6月上旬和7月上旬增加迅速,7月中旬停止增加,粗度的快速增加集中在6月上旬和7月份,8月初粗度停止增加,2a生枝的长度和粗度都不增加.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3T3-L1为模型细胞,通过研究不同品种犊牛血清对其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为早期确定牛是否具有育肥价值提供一种新思路.选取50头秦和犊牛、50头安和犊牛和8头夏洛莱杂交犊牛,颈静脉取血制备血清.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相对数,油红0检测脂肪含量,用比色法测定三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结果表明:①在细胞增殖方面,在增殖的第1天3个品种杂交牛无显著差异(P>0.05);在增殖的第2、4、6、8天夏杂牛极显著高于秦和牛(P<0.01),显著高于安和牛(P>0.05),而安和牛在第2天和第6天又极显著高于秦和牛(P<0.05);在增殖的第10天夏杂牛显著高于秦和牛(P<0.05),而夏杂牛与安和牛、安和牛与秦和牛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细胞分化方面,安和牛血清培养细胞分化的脂肪含量在第2、4、6、8、10、12天显著高于夏杂牛和秦和牛(P<0.05);秦和牛血清培养细胞分化的脂肪含量在第2、4、6、8、10天又显著高于夏杂牛(P<0.05),第12天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分化第10天检测细胞内GPDH和FAS酶活性,安和牛血清培养的细胞组中的GPDH极显著高于夏杂牛(P<0.01)和秦和牛(P<0.01),FAS活性极显著高于夏杂牛(P<0.01),显著高于秦和牛(P<0.05);夏杂牛血清培养的细胞组中的GPDH显著高于秦和牛(P<0.05),而FAS的活性两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牛血清品种是影响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因素,夏杂牛血清更有利于前脂肪细胞的增殖,而安和牛血清更有利于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但作为确定牛是否具有育肥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悬钩子属(Rubus spp.)野生果树资源在东北地区分布广泛,茅莓(R. parvifolius L.)是其中分布较广泛的一个种.现对东北地区的茅莓资源进行了考察收集,从3个不同地点共收集5份试材,对5份试材的花、果实等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并对其染色体数目进行了观察,发现茅莓有三倍体(2n=3x=21)和四倍体(2n=4x=28)2种倍性,茅莓自然群体中分布有三倍体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树莓自然越冬枝条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5个树莓栽培品种及野生树莓"牛叠肚"在自然越冬条件下枝条的生理生化指标,探讨了树莓枝条在越冬期间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与植株越冬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降温过程中,9~12月份树莓枝条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增加趋势,抗寒性强的野生种"牛叠肚"枝条中3种物质含量最高,增加的幅度最大;抗寒性弱的栽培品种"澳洲红"枝条中3种物质含量最低,增加的幅度最小.12月份以后这3种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这种变化与树莓枝条越冬性强弱密切相关.6份树莓试材越冬过程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呈相似的变化趋势,野生种"牛叠肚"越冬枝条中SOD和CAT活性最强,MDA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结合不同线形的高速公路道路情况,采用几何运算方法,得出影响防眩效果的植株间距和植株高度的相关公式。其中,直线路段的植株间距公式为:L=2b*[1+[L1/(B1+B2]^2]^1/2(b表示植株的正投影半径;L表示植株间距;B1、B2表示车辆纵向中线至中央分隔带纵向中线的距离;L1表示两辆车纵向距离);平曲线路段植株间距公式为L=2(bR)^1/2(R表示中央分隔带中心线圆弧的半径);平直线路段植株高度公式为H=h1+(h-h1)B1/B或H=h2-(h2-h1)B2/B(h1表示车辆前照灯的高度,h2表示驾驶员视线高度,H表示中央分隔带植株的高度);凹形竖曲线路段植株高度的公式为H=(h1+h2)/2。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不同因素对反枝苋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三因素五水平,即不同浸种药剂、不同浸泡时间以及不同浓度盐(NaCl)胁迫处理对反枝苋种子发芽的影响,又采用单因素试验进一步测定反枝苋种子对NaCl的耐盐能力以及复萌能力。结果表明:浸种药剂和NaCl浓度对发芽率有显著影响(P<0.05),浸种时间对发芽率没有影响(P>0.05),影响次序为浸种药剂=NaCl浓度>浸种时间;发芽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呈下降的趋势(P>0.05),反枝苋种子耐盐半致死浓度介于80~100 mmol/L之间,耐盐极限浓度介于100~120 mmol/L之间;反枝苋种子能够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保持活力,复萌率和总发芽率皆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呈上升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