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基体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快速,准确地测定了公驼精清内诱导排卵因子全序列的分子量为8251.51道尔顿;它向固定位序的分子量为6360.36道尔顿。上述数据为确定该因子的一级结果提供了精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口蹄疫病毒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双峰驼诱导排卵因子活性位序列测定与肽链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蛋白顺序仪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等仪器,纯化并测试了公驼诱导排卵因子(OIF)的部分活性序列和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公驼OIF是单链多肽,分为活性序列和相对稳定固定序列两部分,N—端的活性位序仅为6个残基:赖氨酸-缬氨酸—丙氮酸—苯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该因子的氧化降解过程在冰冻条件下是由氨基酸侧链基团的氧化和肽链的断裂共同引发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岛津260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扫描了不同条件下保存的诱导排卵因子(OIF)纯品和经解离液处理后OIF空间结构的变化,扫描结果表明,在含纯氮的冷环境中,该因子基本上仍可保留其结构与特性:该因子仍呈线状多肽,在空间结构上不存在氢键和二硫键。  相似文献   
5.
6.
弓形体无性生殖阶段的繁殖方式,众说纷纭,如纵行二分裂、横行二分裂、内二芽生繁殖、裂体繁殖和内芽生繁殖等。由于观察方法,和取样时间等均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Goldman(1958)改用蛋白银染色,发现子代虫体的细胞核并不是从母体细胞核直接分裂而来,而是在母体细胞核上以出芽方式生长发育的。以后不少学者先后用电子显微镜也都观察到同样的繁殖方式。另有些学者还认为在繁殖过程中二分裂繁殖、裂体繁殖和内二芽生繁殖  相似文献   
7.
8.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口蹄疫病毒纯化抗原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双峰驼诱导排卵因子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岛津紫外分光光度计系统地扫描并记录了公驼精清,各活性组分以及诱导排卵因子的紫外吸收光谱。扫描结果证明:公驼诱导排卵因子(OIF)在精清内相对稳定的原因,是OIF在精清内由多层分子量不同、性质各异的蛋白质所包裹,从而证明了我们以前的推测。  相似文献   
10.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口蹄疫病毒(FMDV)含量中,比较研究了PBS、Tris、含不同浓度蔗糖液和不同浓度迭氨钠液的差异性、相关性、直线回归方程及不同置信度下的方程误差。结果表明,蔗糖浓度与FMDV的吸光度值之间有显著直线负相关,以PBS和Tris为对照检测FMDV,对检测结果的不利影响甚微;在FMDV中加迭氮钠的最大量不能大于5.4mg/L,否则无法测定FMDV的吸光度值;检测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FMDV抗原,必须以相应级份的蔗糖液为对照才能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