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棘球蚴病与棘球绦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的一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加强诊断与检疫是防控本类疾病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棘球蚴病的诊断与检疫方法目前报道有:血清学检测及影像学方法;而应用于棘球绦虫病的方法主要有:虫体检查法、粪抗原免疫学诊断和粪源PCR方法。本文论述了各种方法的应用及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诊断家畜细粒棘球蚴病方法,提取绵羊细粒棘球蚴包囊新鲜囊液,盐析囊液抗原,点样于硝酸纤维膜,以胶体金-驴抗羊IgG和胶体金-兔抗鼠IgG为检测标记物,采用垂直流渗滤装置检测绵羊与人工感染细粒棘球蚴小鼠血清和全血特异性抗体。患病绵羊阳性血清及全血检出率在90.91%~94.4%,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血清及全血检出率均为100%;细粒棘球蚴阴性羊血清和全血假阳性率为4.00%~4.59%;与脑多头蚴病血清交叉反应率为28.57%(2/7)。研究结果表明细粒棘球蚴全血金标渗滤法(DIGFA)可应用于绵羊棘球蚴病的诊断与检疫。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分析青海地区细粒棘球蚴的种群基因多态性,为细粒棘球蚴病的防控提供基础资料。对采自青海地区的42株细粒棘球蚴(33株采自绵羊肝脏,9株采自绵羊肺脏)进行了线粒体12S基因的全序列测序并构建了NJ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在本研究样品的线粒体12S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出5种单倍型(即H1~H5),其中以单倍型H5为主(占32株),并且系统发生树分析支持这一结果。单倍型多样性(H)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418、0.000 66,与E.granulosus G1(AF297617)的12S基因序列的核苷酸相似性达到99.86%以上。采自青海地区的42株细粒棘球蚴均鉴定为E.granulosus sensu stricto(基因型G1-G3),在检测出的5种单倍型中,单倍型H1~H4是本地区特有的单倍型。  相似文献   
4.
利用PCR扩增了中国四川省7个不同地理区域(雅安、攀枝花、乐山、广元、泸州、广安和阿坝)23株家兔体内豆状囊尾蚴的CO2(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2,468 bp)和ND4(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4,1 077 bp)基因的部分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7个种群23个分离株中CO2和ND4基因序列中分别有21个和32个变异位点,分别检测出了5个和7个单倍型,2个基因的种群分析结果显示乐山种群最为保守;CO2分析结果显示攀枝花和雅安种群内变异最大,且高于种群间变异.2个线粒体基因构建的NJ/MP树显示7个种群的系统发生与他们分布的地理区域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还未形成显著的地理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四川省7个地理种群间和种群内豆状囊尾蚴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为豆状带绦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