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的丝绸,很早就运销国外,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就是海运兴起以前我国丝绸外运所经由的道路。明朝时候,海运已比较发达,那时太湖地区外销的丝绸就是由海路外运的。清初曾严格执行海禁,海上贸易一度停顿。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海禁撤销,海上贸易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当时广州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外销的湖丝和丝织品,除少量在苏浙沿海走私偷运外,主要都是千里迢迢由陆路运往广州,再由广州出口的。  相似文献   
2.
<正> 近来出版的柞蚕书籍和农业刊物中论述放养柞蚕历史的文章,都认为清乾隆时韩梦周所作《养蚕成法》是我国最早的柞蚕专著。笔者近因工作上的关系,查阅了一些文献,发现此说不符合事实。最早的柞蚕专书是乾隆九年(1744年)山东巡抚印发的《养山蚕成法》。 乾隆八年十一月,四川按察使姜顺龙,鉴于放养柞蚕是山区农家很好的副业,曾上奏乾隆帝说: “东省(指山东省)有蚕二种:食椿叶者名椿蚕,食柞叶者名山蚕。……臣在蜀见有青杠树一种,其叶类柞,堪以喂养山蚕。大邑县知县王嶲(山东胶  相似文献   
3.
我国放养柞蚕的起源和传播考略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正> 柞蚕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吐丝昆虫,它自古以来就在我国山林中一个世代、一个世代的延续繁衍。可以想象,早在渔猎时代,我国先民在山林中摘食树上果子充饥的时候,也一定采收树上所结的蚕茧加以利用,包括桑蚕所结的蚕茧和柞蚕所结的蚕茧。关于桑蚕,我国先民很早就取回家来,在室内人工饲养,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可是人工放养柞蚕却晚得多。  相似文献   
4.
在机器缫丝工业传入中国之前,我国蚕农在养蚕收茧后,都自缫生丝,卖丝而不卖茧。自有机器缫丝厂后,丝厂收购蚕茧为原料,有些蚕农便不再缫丝而直接卖茧。我国最早的机器缫丝厂是英商怡和洋行于1862年在上海开办的纺丝局,到1866年因亏本而停办。六年后,即1872年  相似文献   
5.
<正>1906年,清政府的农工商部在北京西直门外成立农事试验场,内设6科,其中1科为蚕桑科。进入民国后,北洋政府接办此试验场,并加以扩充,改称中央农业试验场,仍设有蚕桑科。章程中规定,该科将开展桑树繁殖、栽培、桑树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又开展本国蚕种和外国蚕种的比较、蚕种制造,蚕病防治,以及杀蛹缫丝等试验。开列的试验研究项目虽多,但都未见有成绩。到20年代,该场因经费等原因,业务渐趋停顿。1928年北洋政府瓦解,中央农事试验场改称北平农事试验场,场务更形萎缩。  相似文献   
6.
唐朝末期,爆发了由王仙芝和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这次农民大起义,最后虽告失败,但唐王朝不久也被军阀篡夺而灭亡。自此以后,北方由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嬗替着,史称“五代”。在这一时期,江苏淮河以北地区就先后属于这五个朝代;淮河以南、太湖以北地区属于南唐;太湖以东和浙江全省,则始终是钱镠所建的“吴越”国的疆土。江苏境内,淮北地区的蚕桑业,唐朝时已经逐步衰落,五代时战乱频繁,当然更加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棉区农作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植棉已有七、八百年历史,其棉区农作制的演变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 十七世纪初,棉区已采取稻棉轮作、冬季休闲或种绿肥,人口较密的地区则为棉麦两熟,此时棉麦套种尚处于萌芽阶段; (二) 十七世纪前期到新中国成立的三百多年中,由于人口增加,一年一熟的棉田渐渐减少,棉麦两熟的越来越多; (三)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棉粮兼顾,因此棉区的农作制有下列一些转变:1.稻棉轮作区原来以植棉为主,现在水稻渐占较重要地位。2.旱粮棉区的棉农创造了多种棉花和粮食作物的间作套种方式。3.1965年起,有些地方以玉米与棉花间作,但对棉花生长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东临黄海,西连安徽,北端与秦汉以前全国蚕桑业最发达的山东接壤,南端隔太湖而和近代蚕桑业最繁荣的浙江相邻.滚滚长江横贯中间,把全省划分为两部分.在这块十万多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上,盛产粮食和棉花,以及其他经济作物,而养蚕栽桑则为农村中的重要副业.一、秦汉以前江苏蚕桑业北盛于南蚕桑生产在江苏,无论长江以南还是长江以北都有很悠久的历史.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吴兴县钱山  相似文献   
9.
玉米的原产地在中美或南美,这是世界所公认的。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6年以后,玉米便由新大陆被带到欧洲,然后又由欧洲传遍全世界。一、玉米传入我国玉米传入我国的路线有三种说法:(1)从西班牙传到麦加,再由麦加经中亚细亚引种到我国的西北地区;(2)先从欧洲传到印度、缅甸等地,再由印、缅引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3)先从欧洲传到菲律宾,后由葡萄牙人或在菲律宾等地经商的中国商人经海路传到中国。在上述三条路线中,很可能都曾有玉米被带到中国来,不过时代有先后而已。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中少数民族的伟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中,有过辉煌灿烂的农业科技成就。这些成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对此作出了自己伟大的贡献。由于各种原因,以往人们研究我国农业史往往着重于汉族,而忽视其他少数民族,以至不能对少数民族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正确的评价。这种情况不应该继续下去了。系统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农业发展史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它的范围很广阔,而资料又很零散,这是需要许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