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新城疫HI试验及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新城疫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作为一项抗体监测技术.在各大中型鸡场和兽医诊断室已全面应用,在新城疫的辅助诊断、免疫和防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因操作不规范,技术不正确造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作者根据多年实践的经验,提出下列看法,与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2.
3.
耵聍腺位于犬外耳道软骨部皮下组织中,主要是分泌淡黄色黏稠液体,有保护外耳道和维持鼓膜区湿润、柔软的作用,其分泌物与外耳道皮肤内的另一种皮脂腺所分泌的皮脂一起组成耵聍1.耵聍腺由卷曲的分泌部和导管部组成,分泌部内衬立方或低柱状上皮,外围为肌上皮,导管部由柱状上皮组成,绝大部分开口于毛囊,少部分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肿瘤主要起源于这两个部分的导管上皮和腺上皮[2]. 病理学上,耵聍腺肿瘤可分为耵聍腺腺瘤(Ceruminous adenomas)、耵聍腺腺癌[3].本病在国内报道不多,临床资料相对较少.笔者在门诊上遇到一起犬耵聍腺腺瘤病例,组织病理学切片显示为良性的耵聍腺腺瘤,经外耳道全切除术成功切除,手术1年后回访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养鹅业的发展,小鹅瘟在许多地方有不同程度流行发生,造成较大死亡率,影响养鹅业健康发展,作者为此作了专门论述,供同行和生产者防病参考。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讨游离棉酚引起的蛋鸡肝脏脂质过氧化与脂肪沉积的关系,试验将360只42周龄京粉2号商品代蛋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醋酸棉酚100 mg/kg(L组)、200 mg/kg(M组)、400 mg/kg(H组),喂饲42 d后,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屠宰后测定肝脏脂肪酸含量和脂质过氧化指标,制备病理切片和超薄切片。结果表明,醋酸棉酚导致血清中AST、ALT升高,呈现时间与剂量效应。试验第4周、第6周时,M、H组血清中TG和LDL-C极显著升高(P0.01),H组血清中CHOL和HDL-C显著升高(P0.05);病理切片观察发现棉酚导致蛋鸡肝脏脂肪变性,并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在肝脏脂肪酸中,醋酸棉酚使不饱和脂肪酸组成降低,饱和脂肪酸比例升高。试验组肝脏SOD、GSH-Px活性、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MDA显著升高(P0.05)。超微结构观察发现棉酚对蛋鸡肝脏细胞线粒体结构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究种鸽行为及配对效果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随机观察同一鸽舍种鸽12对,分别在7∶30~8∶30、9∶30~10∶30、14∶30~15∶30、15∶30~16∶30对其进行行为学观察,并根据其协同性判断配对效果,将所观察的12对种鸽分为2组,组一为配对效果好组,组二为配对效果差组,每组6对,以重复为单位统计产蛋数、受精蛋数和产蛋间隔。结果表明:(1)采食饲料以及衔饲料扔掉在7∶30~8∶30次数均最多,且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时间段(P0.05)。采食保健砂次数在7∶30~8∶30也最高,且具有大于其他三个时间段的趋势(P=0.10)。7∶30~8∶30与14∶30~15∶30种鸽嬉戏玩耍行为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时间段(P0.05)。(2)配对效果好的组种鸽的亲吻和嬉戏玩耍次数显著高于配对效果差的组(P0.05)。配对效果差的组种鸽间的打斗和静立次数显著高于配对效果好的组(P0.05),趴卧休息次数显著地高于配对效果差的组(P0.05)。(3)配对效果好的组种鸽产蛋数、受精蛋数均显著高于配对效果差的组(P0.05),产蛋间隔显著小于配对效果差的组(P0.05)。综上所述,种鸽配对对其行为学和繁殖性能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1发病情况养鸡专业户张某饲养"农大3号"矮小型蛋鸡3000余只,约20~25日龄时开始发病。最初每天发病2~3只,发病数持续增加,2周后,每日发病达30~50只,日死亡10~15只。全程累计发病约1150只,死亡261只。雏鸡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拒  相似文献   
8.
鹅源新城疫是各日龄鹅均易感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自1997年在国内首次发现该病以来,短短数年已在我国许多省份暴发流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发展[1,2]。该病由副黏病毒科鹅副黏病毒引起,发病率为40%~100%,死亡率为30%~100%。最小发病日龄为3日龄,随着日龄增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但2周龄以内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100%。本病是近10年来重要的传染病,与患病鹅同群饲养的鸡  相似文献   
9.
对2008年9月到2009年8月间扬州大学动物医院收治的90例犬细小病毒病临床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数据显示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率与品种、季节、年龄、防疫状况存在相关性,而本病的死亡率与品种、年龄、病程长短、防疫状况及治疗药物存在相关性。其中,纯种犬发病数与死亡数均明显高于土种犬;6月龄以内为本病的高发年龄;冬、春季发病数明显高于其余季节(占74.44%);未防疫犬发病数与死亡率均高于防疫犬;发病犬初诊时,60%有发热现象,46.67%表现呕吐和腹泻症状,其中只有54.76%出现血便;采用单克隆抗体治疗的治愈率高于血清治疗,其平均治愈率为73.56%。本文分析揭示了扬州地区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与诊疗情况,为今后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血吸虫病抗体的监测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且更适用于基层生产的应用方法,作者应用血吸虫病快速诊断试纸法与其他传统的3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