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关于家禽的肿瘤,特别是鸡的肿瘤性疾病,国外早有较多报道和专著。我国对鸡马立克氏病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对其它类型肿瘤也开始进行了一些调查。为了解上海地区成年母鸡中常见肿瘤的类型及其发生率,我们于1978、1979年先后调查了3000及8392只上海郊区成年淘汰母鸡中肿瘤的检出情况,并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日本血吸虫童虫经液氮冻藏复苏后的生活史循环的情况。童虫冻藏36天和50天后腹腔注射感染小鼠,亲代成虫回收率为9.0和8.9%。感染鼠肝内的子代虫卵孵出的子1代毛蚴感染钉螺,感染率为59和67%;平均每个钉螺第1次逸出的子1代尾蚴数为800~900条。子1代尾蚴感染小鼠后,其子1代成虫回收率为55和56%。合抱雌、雄成虫的体长、性腺的发育和虫体对宿主的致病力与正常途径感染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将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抗-Id)结合佐剂FCA/FIA免疫的绵羊设为抗-Id免疫组,将在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2小时肌注低剂量吡喹酮(PZQ)的绵羊设为PZQ组,将既用抗-Id免疫又在攻击感染前肌注PZQ的绵羊设为协同组,同时设空白和FCA对照组。在攻击感染血吸虫后的第12周,剖杀各组绵羊,收集肝脏病理组织块,经切片和染色后,用显微镜测量各组肝脏单个虫卵肉芽肿直径。结果发现,抗-Id组、PZQ组和协同组的肉芽肿直径分别为0.41、0.42和0.40mm,均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0.51mm,P<0.05),也小于FCA对照组。组织病理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组虫卵周围的多核巨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提示,抗-Id免疫和预防性注射PZQ均能直接影响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并且二者存在协同作用,对探讨血吸虫病免疫预防机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我国云南南涧地区日本血吸虫群体生物学的特性。将捕获的该地区光壳钉螺,经人工逸蚴,尾蚴感染实验家兔和小鼠,其平均虫卵开放前期、成虫回收率,两性虫体体长、性腺发育,血吸虫卵引起宿主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幼虫大小和毛蚴感染异地钉螺的发育特点作了观察。并进行了11种同工酶电泳图谱和蛋白质组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脑多头蚴(Coenurus cerbralis)是我国羊、牛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发病时引起病畜大量死亡,对畜牧业生产危害很大,偶然可感染人。浙江省近年来也发现羊脑多头蚴病,疫区逐年扩大。桐乡县是浙江省湖羊主要产地之一,湖羊多头蚴病已由1978年只在一个公社流行发展到六个公社,很多公社也有散发病例,严重影响湖羊的繁殖。  相似文献   
6.
人工感染鸡隐孢子虫病理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日龄伊莎公鸡经口感染贝氏隐孢子虫卵囊,感染后2,4,6,8,10,12,14,16天剖杀,取法氏囊,气管,小肠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法氏囊感染后2天,粘膜皮皮就出现坏死,并有隐孢子虫卵囊附着在上皮细胞表层,滤泡内淋巴组织开始萎缩,数量减少,局部结缔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童虫经24h到2年冻藏后,其活力和感染率与冻藏时间长短不相关,与冻存培养液的pH相关,最佳pH为7。冻藏50d传至F4,冻藏2年传至F1。童虫及其子代在终宿主小鼠和中间宿主钉螺体内的移行、生长、发育、繁殖、传代、性别比率及对终宿主的致病力,同相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由此证明日本血吸虫童虫可用液氮冻藏长期保种。  相似文献   
8.
国外已有用乳牛白血病病毒(BLV)接种动物获得成功的报道。M.Mammerickx等用几种动物间交叉传染试验表明,只有绵羊有血液学变化并且能诱发形成肿瘤。所以绵羊是理想的实验动物。Creech and Bun-  相似文献   
9.
伊氏锥虫病目前在我国还无有效的药物可进行治疗,西德的拜耳205虽然疗效甚佳,但进口价格昂贵且国内合成困难。8410药物虽也系国外产品,但国内可以合成,因此,开展8410药物的疗效和治疗后病理学研究,有助于有效地控制伊氏雏虫病。  相似文献   
10.
应用冷冻辐照(CI)童虫苗和冻融(F/T)苗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4项实验室试验和1项田间试验,分别在1979~1980年进行,结果如下:(1)1次免疫皮内接种水牛犊10,000条20 krad CI童虫加1 ml卡介苗,得到62%减虫率(P<0.05);应用相同方法注射黄牛,得到55%减虫率(P<0.01)。(2)对水牛犊免疫2次,间隔1.5月,分别用10,000和20,000条CI童虫,结果得到减虫率65%。(3)应用10,000条CI童虫加1ml卡介苗对水牛犊进行初步田间试验,结果得到减虫率53%。(4)对黄牛皮内注射30,000条F/T童虫和1ml卡介苗,揭示减虫率57%,但增加免疫接种次数并未改进保护效果。(5)水牛应用CI苗,黄牛应用F/T苗,探究其对雌虫及其产卵和孵出毛蚴的数目的影响,获得了若干证明。(6)水牛用CI童虫苗免疫后所激发出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曾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