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搞好冷库贮藏工作,保证肉类、蛋品、水果、蔬菜等食品的卫生质量,加强冷库除霉灭菌,防止食品霉烂变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避免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确系一项迫切需要的工作任  相似文献   
2.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脲酶抑制剂(urease inhibitor,UI)和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NI)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探讨抑制剂提高稻谷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机理。【方法】本试验设在我国南方红壤稻田,共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尿素(U);3)尿素+脲酶抑制剂(U+UI);4)尿素+硝化抑制剂(U+NI);5)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UI+NI);脲酶抑制剂采用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采用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测定土壤脲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碳、氮的含量,分析NBPT与DMPP对水稻两个主要生育期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比较各处理的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以上各指标对产量的影响,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在稻田的增效机理。【结果】1)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均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地上部氮素回收率,两个处理分别增产6.56%与8.24%,氮素回收率提高幅度为19.4%与23.7%。2)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显著降低水稻分蘖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孕穗期的铵态氮含量,而对此时期的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所有处理对两个时期的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因此,NBPT对于抑制脲酶活性以及提高铵态氮含量的作用主要在孕穗期之前,而单施DMPP没有显著效应。3)从各项土壤指标与水稻产量相关性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稻田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脲酶抑制剂NBPT以及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配施显著提高孕穗期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以及地上部氮素回收率,证明了生产上氮肥后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行/株距比对早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 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双季水稻的合理配置行/株距比(RS/IS)提供理论依据。以早稻‘淦鑫203’、‘中嘉早17’和晚稻‘淦鑫688’、‘五丰优T025’为材料,在31.20万蔸/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对早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早稻品种的产量以RS/IS2.8(30.0 cm×10.7 cm)和RS/IS2.0(25.0 cm×12.8 cm)处理较高,以RS/IS5.0(40.0 cm×8.0 cm)和RS/IS1.3(20.0 cm×16.0 cm)处理较低,而晚稻品种以RS/IS5.0和RS/IS2.0处理较高,以RS/IS2.8和RS/IS1.3处理较低。早稻氮素积累总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RS/IS2.0处理较高,以RS/IS5.0处理较低,100 kg籽粒需氮量以RS/IS1.3处理较高,以RS/IS2.0处理较低;而晚稻氮素积累总量、100 kg籽粒需氮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RS/IS2.8处理较高,以RS/IS5.0处理较低。可见,在该试验条件下,早晚稻4个品种采用25.0 cm×12.8 cm种植方式时的产量较高,采用20.0 cm×16.0 cm种植方式较低,氮素积累总量、100 kg籽粒需氮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40.0cm×8.0cm较低。  相似文献   
4.
从饲料生产加工、畜禽养殖、有机肥生产、沼气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方面提出了规模一体化畜禽场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思路,并针对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花生品种粤油256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9个处理:不施氮肥(N_0)、50%施氮量(N50)、75%施氮量(N75)、100%施氮量(N100,即当地习惯施氮量135kg·hm~(-2))、125%施氮量(N_(125))、150%施氮量(N_(150))、5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50+RI)、75%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75+RI)、10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100)+RI),研究了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南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会促进花生生长,过量施氮会产生不利影响。单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有限,增产幅度在9.8%~13.5%之间。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比相对应的单施氮肥处理增产0.7%~11.7%,当氮肥施用不足时(N50)接种根瘤菌的效果不明显,仅增产0.7%;氮肥施用适量时(N_(75)和N_(100))接种根瘤菌增产效果明显,分别增产11.4%和11.7%。本试验条件下以N75+RI处理,即施氮101.25kg·hm~(-2)配合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最佳,产量达到5 169.1kg·hm~(-2),比对照(N0)增产26.1%,还明显提高了花生各器官的含氮量、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是提高我国南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可为该区域花生的高产高效种植、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肥对红壤氮磷养分和玉米生长、氮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速效磷和无机氮,及玉米生长和玉米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氮、磷养分与玉米氮、磷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下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2.77~99.91 mg·kg-1,无机氮含量为16.20~37.92 mg·kg-1,含有有机肥处理(施有机肥、氮磷钾配施有机肥)的土壤速效磷和无机氮含量分别是对照的7.49~7.82倍和2.20~2.34倍。长期施肥影响玉米产量,同时也影响了玉米对氮、磷养分的吸收量。玉米籽粒吸磷量与土壤速效磷,以及籽粒吸氮量与无机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线性回归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30 6和0.913 5。  相似文献   
7.
大棚内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肥可以明显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果实产量,增强其抗性;施用硫肥提高了番茄果实的全S、Vc、全K含量和可滴定酸浓度,但降低了其可溶性糖、固形物、蛋白质、全N和全P的含量;施硫30 kg/hm2处理的番茄果实在常温下贮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合理利用江西农业资源,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是一个农业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合理利用其资源,对促进江西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在详细分析江西农业资源概况、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江西农业资源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耕种施肥一体化机械耙齿盖土器对芝麻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丘陵坡地芝麻高效高产机械化播种方式,研究了3种机械化播种盖土方式对芝麻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丘陵坡地芝麻采用耕种施肥一体化机械播种,播种管尾端安装三齿耙盖土,不仅出苗数量较多,而且出苗均匀度较好,可以保证田间基本苗,获得较高的总产量。  相似文献   
10.
红壤旱地桔园喷施土壤调理剂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硕丰牌Agri-sc免深耕土壤调理剂(以下简称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是四川成都新朝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研究生产的一种能改善土壤物质性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