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研究低能量水平下不同蛋白和蛋氨酸水平日粮对蛋鸡高峰期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200只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10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24只鸡,饲粮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选用蛋白和蛋氨酸作为2个试验因子,能量选用10.89MJ,蛋白和蛋氨酸各选用3个水平,分别为15.3%、15.9%及16.5%和0.29%、0.34%及0.39%,对照组采用国标(2004)营养需要设计。试验结果表明:1)蛋氨酸水平在0.29%~0.39%,蛋白在15.3%~16.5%时,对高峰期海兰褐壳蛋鸡的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2)日粮能量质量浓度为10.89MJ时,海兰褐壳蛋鸡取得最佳生产性能的蛋白水平为16.5%,蛋氨酸添加量为0.34%。  相似文献   
2.
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气候寒冷多变,刮风、寒流等因素导致猪舍内保温差、通风不良、供氧不足、有害气体增加,致使猪抗病能力下降,猪病开始多起来.除了强制免疫的疾病(猪口蹄疫、猪瘟、圆环病毒、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之外,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使得冬春季节成为一年中猪病发病率最高的时期,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结合冬春季猪病发生特点,建议大家做好猪呼吸系统疾病和猪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外源酶的添加对富含非淀粉多糖的日粮是有利的已经得到证明.这些酶能部分水解非淀粉多糖,减少肠道内容物黏度,最终提高养分吸收.目前国内对小麦的研究相对较少,水溶性淀粉多糖(NSP)酶制剂在肉鸡小麦日粮中的使用尚处在试用推广阶段.因此,研究探讨了肉鸡小麦日粮添加外源酶对其生产性能和一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饲用复合酶能够提高饲料表观代谢能。目前酶制剂的使用却依然存在着随意性,很多试验仍停留在简单的验证酶制剂的效果上,关于酶制剂的添加水平,是个值得研究的瓶颈问题。酶制剂的价值如能以一个固定的数值参与饲料配方设计,将极大地改变配方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本文主要就畜禽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对畜禽饲料代谢能值的改善效果作一综述,探讨复合酶的能量当量值,为酶制剂的高效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低磷日粮中添加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钙、磷利用率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仔鸡288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进行6周饲养试验(分为2个阶段:第0周至第3周和第4周至第6周)。处理1为对照组,饲喂非植酸磷含量为4.50 g/kg(第0周至第3周)和4.00 g/kg(第4周至第6周)的基础日粮,不添加包衣植酸酶;处理2、3、4为试验组,饲喂非植酸磷含量分别为4.50、3.502、.50 g/kg(第0周至第3周)和4.00、3.00、2.00 g/kg(第4周至第6周)的日粮,并在日粮中均添加500U/kg的包衣植酸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2在第0周至第3周的生长性能得到显著提高(P0.01),全期(第0周至第6周)的生长性能和磷的利用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处理3在第4周至第6周和全期(第0周至第6周)的料肉比显著降低(P0.01),磷的利用率有提高的趋势(P0.05);处理4在第4周至第6周和全期(第0周至第6周)的料肉比显著降低(P0.01)。综合试验结果可得出,在肉仔鸡的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500 U/kg的包衣植酸酶,能替代每千克日粮中1.0 g非植酸磷。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的小麦日粮添加木聚糖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木聚糖酶提高了1~6周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未影响饲料转化率;(2)小麦+木聚糖酶日粮降低了肉鸡肌胃和腺胃的相对重量,不影响空肠、回肠、盲肠和胰腺的相对重量。总之,以肉仔鸡的日增重(尤其是1~21日龄期间)、消化器官和胃肠道的相对重量,维持了肠道的正常组织形态为指标,小麦+木聚糖酶日粮与玉米日粮相当。  相似文献   
7.
发酵豆粕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粕是一种优异的植物蛋白饲料,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动物对其利用率高,是猪等单胃动物很好的日粮.豆粕中还存在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凝血素、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植酸及致甲状腺肿素等多种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存在,一方面使豆粕的消化率和利用率下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