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以往对于杨树雄配子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都基于整个花药甚至整个花序的取材,无法提供细胞特异性的表达信息,本研究建立了冷冻切片技术和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联用分离杨树花药中不同发育时期的小孢子和花粉细胞的技术体系,并对其RNA进行了提取和检测。结果显示RNA的纯度、完整度均达到线性扩增的要求。这可以为更精确地研究杨树雄性生殖细胞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甚至为全面解析杨树雄配子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毛白杨花粉败育过程中胼胝质的异常分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苯胺蓝染色的方法,对育性良好的无性系1319及花粉败育雄株BM-1的花药发育过程中胼胝质的分布及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育性良好的花药中,胼胝质首先在小孢子母细胞角隅处沉积;随后,较厚的胼胝质壁分布于四分体细胞间以及细胞周围,随着胼胝质的解体,小孢子释放到药室中,游离小孢子外围无明显胼胝质分布;小孢子发育形成成熟花粉,花药绒毡层解体,内壁加厚开裂,胼胝质分布于残留的绒毡层以及内壁.与育性良好的花药相比,败育花药的胼胝质合成量减少并呈现明显分布异常.小孢子母细胞时期无明显胼胝质合成;胼胝质主要沉积于四分体细胞间且细胞外围胼胝质分布量减少;小孢子发育至成熟花粉,药室绒毡层沉积较多胼胝质而内壁无明显胼胝质分布.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毛白杨无性系1319花粉外壁发育正常,而毛白杨不育雄株BM-1仅产生少量饱满花粉,且其花粉外壁发育不完全.从而说明胼胝质的异常合成与分布是毛白杨花粉败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宁夏中部干旱带天然草地土壤颗粒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清水河以东)区域天然草地为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内37个采样点不同土层(0~10、10~30 cm)的74个土壤样品的空间变异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砂粒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变异性增大;各土层土壤颗粒多数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决定,随机性因素对其影响较小;研究区砂粒含量北部区域较大,由北部向南部呈递减趋势,黏粒含量在西南部最高,粉粒含量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研究区土壤从南部向北部沙化程度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4.
河鲀肉味鲜美,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可作为人体优质的膳食来源。早先因其含有剧毒的河鲀毒素而被禁止销售与食用,随着养殖与控毒、祛毒技术的趋于成熟,国内外在逐步开放河鲀的市场,河鲀的经济价值不断提升。本文分析总结了河鲀的营养价值,综述了其风味、毒素、贮藏保鲜及加工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河鲀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河鲀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毛白杨花粉败育过程中Ca^2+-ATPase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木本植物花粉败育过程中Ca2+ ATPase的影响,本文利用氯化铈沉淀和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不同育性毛白杨花药在小孢子发生发育过程中Ca2+ ATPase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Ca2+ ATPase在可育花药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大量分布于小孢子母细胞质膜、液泡膜及内膜系统,花药内壁细胞内膜系统和绒毡层细胞质膜,随后Ca2+ ATPase在上述细胞中均减少甚至消失,并于小孢子时期和成熟花粉时期分别在小孢子和花药内壁细胞中再次沉积;不育花药小孢子母细胞以及此时期绒毡层细胞质膜上并无明显Ca2+ ATPase,花药表皮、药室内壁以及中层的Ca2+ ATPase都高于同一时期的可育花药,其绒毡层细胞解体不完全。由上述结果推测:毛白杨不育花药内小孢子母细胞和药壁中Ca2+ ATPase分布异常,影响细胞内钙离子的主动转运,可能导致钙离子异常累积,进而通过影响小孢子母细胞和药室内壁细胞的正常代谢、绒毡层细胞的及时降解而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野生花卉,丰富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的基础资料,试验对引种栽培的大火草进行了形态学方面的研究。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其叶片解剖结构和种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火草的叶片为典型的异面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上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型,垂周壁成浅波浪状;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型,垂周壁浅波浪状,平周壁平滑。上下表皮均被毛。气孔器在下表皮有分布,为不规则型;保卫细胞肾形,不具副卫细胞。其果实为聚合瘦果,球形;种子小,褐色椭圆形,有细柄,密被棉毛。大火草种子的千粒重为0.3163 g。  相似文献   
7.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抉择。以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大学生村官确立正确价值取向的意义,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村官确立正确价值取向的途径:重实干,做实用型村官,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有作为,做创新型村官,促进新农村政治建设;善学习,做学习型村官,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讲奉献,做奉献型村官,促进新农村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EVI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0–2014年锡林郭勒地区的MODIS/EVI数据,辅以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最大值合成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数据,利用趋势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2000–2014年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锡林郭勒盟各类型植被EVI值从5月开始增长,7、8月达到峰值。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山地草甸类和沼泽类植被呈降低趋势,而其他类型植被呈上升趋势。2)锡林郭勒盟大部分区域的植被无明显变化,位于中部、南部、西南部、二连浩特、苏尼特左旗、东乌珠穆沁旗和西乌珠穆沁旗等区域的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类等植被呈现出缓慢改善的变化,而位于西乌珠穆沁旗东部的温性山地草甸类和东乌珠穆沁旗中部的沼泽类植被呈轻度退化趋势。3)植被EVI主要受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正向调控,受平均风速的制约影响。此外,低地盐化草甸类、改良草地、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E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高,高寒草原类E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低。总体上,2000–2014年锡林郭勒植被状况保持稳定并有所改善,气象因子中的平均气温与各类型植被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北方园林植物品种,对野生花卉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的种子发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火草种子没有种皮障碍,易发芽,最适宜在4月中上旬种植;疏松的基质对种子的发芽有利;大火草在黑暗条件下种子也可以发芽,但是发芽时间要延长,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明显降低;20℃是发芽的最适温度。大火草种子产量大,宜以种子播种繁殖,但种子小,播种土壤易疏松且不宜覆土。为保证其良好的发芽率,最好采收后尽早播种。种子常温下保存时应经过自然充分干燥后装入纸袋中,否则会影响其发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