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力化种桑养蚕综合技术农村示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种桑养蚕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有着辉煌的历史.但由于技术性强,花工多,风险大,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老蚕区已转产或正在转产,或向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但其面临其他作物或行业的挑战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为摆脱蚕桑生产的困境,提高种桑养蚕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的省力化种桑养蚕是唯一的出路.本试验拟把多年来有关省力化种桑养蚕及优质高产的各项科研成果和技术综合配套,在蚕区进行表证示范试验,以期达到省工省力、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目的,成为蚕区推广应用的样板.经过1997~2000年在广东省化州市安埇村和翁源县三华镇八字陂村15个蚕户3.2hm2桑田的示范试验中,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达到了优质高产省力化、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选出高产优质桑树新杂交组合69×伦109和69×选四二个组合比生产品种塘10×伦109,桑叶产量分别增加17.1%和10.7%,万头蚕产茧层量分别增加7.6%和6.7%;优质桑树新杂交组合60×851,桑叶增产3.6%,万头蚕产茧层量增8.2%。  相似文献   
3.
1997年夏秋期间,化州市那务镇蚕桑生产发生较严重的真菌病。7月上旬,不少蚕户发生白僵病,不论是大蚕户还是小蚕共育专业户,各龄均有发生,尤其在迟眠蚕中。据笔者现场考察,主要为黄僵病(与白僵菌同属同种,只是血清型不同,病程则比白僵病长),其特点是蚕死后尸体由软变硬,呈粉红色,经1—2天长出白色茸  相似文献   
4.
桑蚕品种“东43”及其一代杂交种“东43×7532·湘晖”自1992年通过鉴定开始在全省推广以来,已显示出其优质、好养、易繁、高产的特点,目前已推广到海南、广西、福建等华南热带亚热带蚕区,推广量达到150万张以上,该种于1995年先后获得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但是,近年来生产上时有反映该品种抗湿性欠强,  相似文献   
5.
桑树三倍体杂交组合—粤桑2号育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东桑特点,开展多倍体桑树杂交优势的利用研究,育成桑树三倍体杂交组合粤桑2号,并创下头年1/15公顷产种子59.75kg的高产纪录。粤桑2号具有三大特点:高产、优质、多籽。以塘10×伦109为对照,桑叶产量增产11.05%,万蚕茧层量提高7.61%,单蛾产卵量增加25.98%,单果实粒增加58.88%,而且抗青枯病性能提高1.47倍。  相似文献   
6.
广东粤北蚕区近年桑芽瘿蚊为害严重,经广东省桑学组的实地调查,粤北韶关市(曲江、乳源、仁化、乐昌、翁源县)九十年代初发现该虫的为害,并且在1994年大发生,受害严重,有扩大蔓延之势,为害面积达1300公顷,造成蚕茧减产  相似文献   
7.
用四倍体桑粤诱26号、粤诱46号和粤诱152号三个品种于春、夏、秋三个时期饲育高丝量原种芙蓉、九芙,结果均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万头收茧量平均增幅为4.6—7.8%,万头茧层量平均增幅为2.9—6.3%,单蛾产卵量增幅为6.2—12.67%。其中以粤诱152号较优。用四倍体桑饲育原蚕时提高蚕种产卵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病原线虫防治桑天牛对家蚕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病原线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物杀虫剂,研究表明:利用病虫防治桑天牛,防效达86—98.0%。本试验用4种病原线虫对家蚕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说明施用病原线虫防治桑天牛,施用后第二天的采叶养蚕对家蚕发育、虫蛹统一生命率、茧质、单蛾产卵量均未发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桑树四倍体杂交一代选育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桑树多倍体大多是具有优质、高产优良性状的天然形成和人工选育的三倍体品种以及三倍体杂交一代(又称三倍体杂交组合或杂交桑),三倍体杂交一代能用种子繁殖,更适蚕桑发展的所需。桑树以二倍体为主,间有少数天然形成的三倍体,除野生桑中如华桑发现有四倍体之外,桑的栽培品种中尚未发现天  相似文献   
10.
桑三倍体杂交组合(粤桑2号)种子生产技术,设肥料、整枝、防病三个因素三个水平正交试验,结果以整枝为主要因素,肥料次之;选出最佳的处理组合为挫(艹远)整枝、施复合肥+有机肥,并喷多菌灵防病。运用适当密植,适时降枝,合理施肥,自然和人工辅助充分授粉等技术措施,在2.21/15公顷种子园中,栽植后头年创1/15公顷产种子59.75公斤的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