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发明  李敏  王兵  俸世洪  王道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82-8983,8999
[目的]鉴定不同产地火麻仁种质抗逆性强弱,为火麻仁药材栽培引种提供科学的选择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控水、控温的方法,测定了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21份火麻仁种质资源的抗旱、抗寒和耐涝的性能;采用大田种植,调查观测的方法测定火麻仁种质抗叶面跳甲的性能。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火麻仁种质资源抗性恢复指数RI值和虫口密度,综合评价了21份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耐涝性、抗寒性和叶面跳甲抗性,并采用加权评分法对21份火麻仁种质的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被测21份材料中,各产地火麻仁抗逆性综合评分为49.85~84.10,评分前3位的分别是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靖边和云南楚雄禄丰产火麻仁,评分最低者为贵州贵阳息烽。[结论]各产地火麻仁种质的抗逆性各不相同,在引种栽培时应根据栽培地域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栽培。  相似文献   
2.
黄金宝树栽培技术及其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黄金宝树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栽培技术,并提出该树种在园林景观中的置景应用模式,以期促进黄金宝树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解决实际生产中因混用鱼腥草种茎而造成的收获产量不理想的问题,【方法】以绵阳江油“大红”鱼腥草种茎为材料,通过不同播种前预处理以及不同年生种茎对鱼腥草生长及产量影响试验,探求不同类型的茎径分级、切段长度、年生数对于鱼腥草出苗数、株高、叶片数量、叶面积、小区产量、产出类型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5cm切段处理的鱼腥草出苗数最高,但后期生长乏力;15cm切段处理的鱼腥草在成熟期之前在株高、叶片数量和叶面积上都具有显著优势;中种茎,10cm切段处理的鱼腥草的地下茎产量相对其他处理条件具有显著优势;分段为10cm的不同茎径种茎,以粗种茎产出的粗种茎分布比例和比重最高;1年生种茎在出苗数与地下茎产量方面最具优势。【结论】从收获鱼腥草地上部分的角度来说,15cm切段长度为获得高产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从收获鱼腥草地下茎的角度来说,粗种茎、10cm切段长度为获得高产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从收获鱼腥草优良种质资源角度来说,采用粗种茎可以达到最佳效果;相对多年生种茎,采用鱼腥草当年生种茎做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王化东  吴发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602-2603
以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Ker-Gawl.]花药为材料,将其接种在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再将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将分化所得的再生植株炼苗后移栽大田.结果表明,各个培养基配方及试验条件适宜,麦冬愈伤组织诱导较为成功,愈伤组织的分化效果也较好,可达41.5%,组培苗移栽后生长良好,成活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用亚硝酸作诱变剂,含和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作选择培养基,从一株野生型禽霍乱菌选育出一个赖链霉素禽霍乱突变株。测定结果表明,其培养、生长、染色、形态和生化反应等特性基本上与原野生菌相同,有免疫原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引起的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性状变异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可为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实现麦冬增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影响麦冬产量变化的主要变异因子。结果显示,植物生长调节剂引起的麦冬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可达5.1%~31.7%,块根数量和块根长度与麦冬产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叶鲜重与麦冬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的4个因子对麦冬产量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726。植物生长调节剂实现增产的原因在麦冬性状变化上主要表现为块根数量增多、叶鲜重增大、块根长度增长、叶长变短。  相似文献   
7.
连续3年在2个不同耕作季节选择免耕、深耕不耙、深耕耙平、旋耕4种耕作方法,研究其对党参田间优势杂草种群的影响以及耕作方式协同杂草作用对党参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田中一年生杂草以虫食(Corispermum declinatum Steph.ex Stev.var.declinatum)、荠(Capsella bursapastoris(Linn.) Medic)、灰灰菜(Chenopodium album L.)、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 Beauv.)为优势种群,多年生杂草以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 L.)、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inn.) Gaertn.)为优势种群;免耕参田杂草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党参产量最低;夏季干旱时节深耕耙平参田杂草种类、数量均最少,党参产量最高。夏季高温干旱时节进行深耕耙平能够有效的控制党参田间杂草,提高参田产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除草成本,可作为党参绿色种植控草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四川麦冬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发明  刘莎  李敏 《北方园艺》2019,(17):151-157
  相似文献   
9.
控制结实对党参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党参为试材,通过打顶、摘蕾、喷施生长调节剂的方法控制党参结实,研究了不同控制结实方法对党参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控制结实方法均显著增加了党参药材产量,减少了种子的产量,但党参田整体经济效益并未显著升高。打顶和摘蕾措施对党参药材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性状质量的提升;施用激素对党参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支根数量增多和有效组分含量降低2个方面。在党参生产中无需控制结实,采用药材和种子并行的生产方式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叙述了传统药食两用植物佛手在中国从宋朝到清朝的历史沿革、人工种植品种的划分和种植基地的变迁。同时通过相关文献查阅,总结了佛手栽培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佛手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笔者指出了在历史沿革中佛手、枸橼、香橼的区别和差异,认为它们实为同科同属不同种的3种植物。提出了在目前佛手主产区栽培品种之间的差异性与国家药典一致性的问题,建议在品种、产地、土壤、气候等不同条件的产区建立区域标准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