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研究了圆叶决明种子粉对艾维茵(AA)肉鸡血脂指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机理。选取8周龄健康AA鸡240羽,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每组3次重复,每次重复4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为基础日粮添加3g/羽圆叶决明种子粉(120目),试验期30天。观测圆叶决明种子粉对AA鸡生产性能、脂肪沉积指标、血脂指标、转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肉鸡生产性能方面,对照组和试验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圆叶决明种子粉具有显著降低脂肪沉积的作用;③圆叶决明种子粉能明显降低肉鸡血清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酯蛋白含量(LDL—C)(P〈0.05),显著升高血清高密度酯蛋白(HDL—C)含量(P〈0.05);④通过对肉鸡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活性的检测,表明饲喂圆叶决明种子粉对肉鸡肝脏没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建乌龙茶产业及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该产业存在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提出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注重茶园的生态建设和休闲旅游开发,提高茶叶的品质及安全,将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实现茶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升级,更要借鉴国际茶产业应用精深加工开发茶叶副产品的先进经验,重视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取茶中含有的各种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活性成分”化学物质,发挥茶的医疗效能,弘扬中医和茶文化结合的荼疗生态文化,为“十二五”实现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2年4月20日,福建省农学会立体农业分会在福州市召开2012年年会暨“科技创新与立体农业”学术研讨会。与会领导与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现代立体农业、生态强省建设等内容展开专题研讨,通过主题发言、论文交流、建议征集、学术讨论等形式,增进了解、形成共识,理清思路、发表倡议,搭建平台、拓展合作,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测定金针菇菇脚和菌糠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应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以鸡蛋蛋白质为标准蛋白,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金针菇菇脚和菌糠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针菇菇脚和菌糠蛋白质中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9.81%和55.29%,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量的40.27%和37.62%,相对于鸡蛋蛋白(标准蛋白)的贴近度为0.8257和0.7741。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为63.54和61.16。  相似文献   
5.
长沙市开发园区工业企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长沙市开发园区工业企业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为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采用AHP方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长沙市开发园区工业企业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市开发园区工业企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较高,行业间差异明显;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偏低是影响长沙市开发园区工业企业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健全用地批后监管,严格工业企业用地准入机制;完善土地市场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等措施促进开发园区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对优良肉品质鸡的需求剧增。家禽饲养过程中,应创造适宜的环境,并提供运动场地,保证一定的运动量,以利于改善肉品质。家禽的放牧饲养可以改善土壤微生态。目  相似文献   
7.
应用菌草技术,以改良红壤山地地力、保持水土所栽种的决明属牧草圆叶决明和五节芒及稻草为培养料,建堆发酵返生态野生栽培姬松茸,通过对姬松茸子实体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即脂肪酸、氨基酸及多糖含量的比较分析,为探讨返生态野生栽培姬松茸的培养料及发展瓜蒌棚下生态循环栽培技术提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不同林下栽培方式对灵芝生长和培养料碳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露天(T1)和遮阴(T2)两种林下栽培灵芝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林下栽培方式对灵芝子实体产量、绝对生物学效率、主要活性成分以及培养料碳素转化的影响,并监测子实体发育阶段CO2排放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T1栽培方式相比,T2栽培方式灵芝的子实体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平均高出36.76%,总三萜酸含量平均高出17.67%,而多糖含量平均低25.30%,并且其间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同时,T2处理的灵芝子实体碳素转化率平均高出48.56%,碳素损失率平均高出28.96%,菌渣残留率平均低25.62%。在子实体发育阶段T2栽培方式下CO2平均排放通量平均高出46.23%,与环境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24。  相似文献   
9.
回顾总结立体农业发展历程及其实践,分析福建现代立体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提出现代立体农业研究必须开拓创新的战略构想与技术对策,指出要围绕现代立体农业展开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因地制宜地提出实用模式与配套技术,以求拓展研究领域,结合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绿色农业、设施农业、精确农业等方面技术研究新突破,优化集成合理配置,优势互补,着力创新种养加复合体系,提高整体协调度与高效利用率,为福建省乃至南方区域现代立体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福建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针对福建省水土保持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8点具体对策:加强对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立紧密、高效的科技攻关协作体系,加强水土保持法制科普宣传,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运行模式,筛选推广一批水土保持先进适用技术,加强水土保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国际交流和闽台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