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日粮结构对后备期特种野母猪饲料养分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日粮结构)×4(能量水平)因子设计,选用32头后备特种野母猪随机分为8组,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日粮结构对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后备期特种野母猪适宜的日粮结构为"40%稻谷-玉米-豆粕"型。  相似文献   
2.
特种野猪是将优良纯种野猪与瘦肉型家猪杂交后,经过人工选育、驯化得到的野猪新品种。特种野猪保持了纯种野猪瘦肉率高、肉质鲜美醇香、适应性强的特点,又兼具家猪饲料利用率高、繁殖力强、生长迅速等优点。特种野猪肉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保健肉食品。但到目前为止,特种野猪还未经猪品种委员会评定,其生物学特征及肉质特性还未能确定。为研究含75%野猪血缘的特种野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特进行本次屠宰测定,为广西乃至全国特种野猪的肉质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构建了生猪发酵床养殖的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生猪发酵床养殖的第一主成分为地方财政收入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生猪发酵床养殖适宜在地方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率先推进.  相似文献   
4.
陆川猪胴体品质及肉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陆川猪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为陆川猪保种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8头陆川猪的测定结果表明,10.75月龄陆川猪屠宰体重83.98 kg,胴体瘦肉率38.68%,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1和4.71,pH1(宰后45 min的pH)和pH24(宰后24 h的pH)分别为5.86和5.73,肌内脂肪含量高达9.27%,肌纤维直径为31.51μm。每100 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7.89 g1、4.04 g7、.13 g,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78.48%和39.85%。饱和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棕榈酸,其含量达到26.03%,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其含量分别达45.06%和11.57%,其它脂肪酸含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不同日粮结构和能量水平对后备期特种野母猪血清酶活指标的影响。通过采用2(日粮结构)×4(能量水平)因子设计,选用32头后备特种野母猪随机分为8组,玉米-豆粕型和40%的稻谷-玉米-豆粕型日粮各设4个能量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日粮结构对各血清酶活性指标影响均不显著。不同能量水平对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血清谷草转氨酶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对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胆碱酯酶的影响不显著。后备期特种野母猪最适宜的日粮结构为40%的稻谷-玉米-豆粕型日粮,消化能为13 MJ/kg。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构建了生猪发酵床养殖的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生猪发酵床养殖的第一主成分为地方财政收入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生猪发酵床养殖适宜在地方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率先推进。  相似文献   
7.
研究利用PCR和PCR-RFLPs等技术检测了特种野猪72个样品的繁殖(ESR和FSHβ)性状的主要功能基因的多态性分布,ESR基因运用PCR-RFLPs法研究它们的遗传变异,FSHβ基因直接采用PCR进行检测,检测这两种基因不同基因型在特种野猪群体中的分布频率。并对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合特种野猪的繁殖性能记录,建立合理统计分析模型,旨在研究ESR和FSHβ这两种基因对特种野猪产仔数性状的影响,从基因角度寻找特种野母猪繁殖力低的原因,寻找其解决办法,利用分子遗传标记手段提高特种野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FSHβ基因和ESR基因可以作为控制猪高繁殖率的候选基因。注意提高ESR基因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将能显著提高猪群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体重为(40±1)kg的健康新美系长白猪为试验动物,采用4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能量、粗蛋白、钙和磷水平对新美系长白猪育肥阶段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能量、蛋白、钙、磷对末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能量、粗蛋白、钙和磷水平对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②钙水平对猪的胴体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能量对背膘P2点、肌肉厚度有显著的影响(P<0.05),粗蛋白对背膘P1点有显著影响(P<0.05),磷对猪肌肉厚度、背膘P2点和瘦肉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40~70kg阶段生产性能方面美系长白猪适宜的营养水平为:13.81MJ/kg能量、18.00%粗蛋白、1.70%钙和0.75%磷。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体重为(13±1)kg的健康含野猪血液为75%的特种野猪为试验动物,采用2(能量)×3(赖氨酸)因子完全交叉设计,研究不同能量、赖氨酸水平对特种野猪生长期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生长性能方面,不同能量、赖氨酸水平对末重、料重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对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平均日采食量和总采食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②在屠宰性能方面,不同能量、赖氨酸对屠宰率、背膘厚和瘦肉率有显著影响,对胴体体长和眼肌面积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各项指标,当能量12.5 MJ/kg、赖氨酸为1.0%时,特种野猪生长最好,屠宰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复合抗菌肽制剂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阿莫西林以及0.1%、0.3%、0.5%抗菌肽,研究不同剂量的抗菌肽替代抗生素对保育猪生长性能与健康水平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200头21日龄断奶、体重相近的长大二元杂种仔猪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公母各半。其中基础饲粮组为空白对照组,各试验组依次为0.3%阿莫西林组、0.1%抗菌肽组、0.3%抗菌肽组、0.5%抗菌肽组。结果表明:①在该试验条件下,0.3%抗菌肽组、0.5%抗菌肽组末重及料重比显著好于空白对照组及0.3%阿莫西林组,0.5%抗菌肽组日增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0.3%阿莫西林组、0.1%抗菌肽组。②0.5%抗菌肽组腹泻率、呼吸道病发病率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0.3%阿莫西林组、0.1%抗菌肽组。结论:0.3%阿莫西林组与0.1%抗菌肽组饲喂效果相当,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抗菌肽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