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旨在探究大熊猫粪便中微生物组成以及耐药基因和寄生虫的真实情况。采集6只健康成年大熊猫的新鲜粪便,利用宏转录组学测序技术分析大熊猫粪便微生物组成及功能、耐药基因种类、丰度和寄生虫的组成,探讨优势细菌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熊猫粪便内微生物种类多样,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但以细菌为主。在门水平上,细菌类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在真菌菌门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毛霉亚门(Mucoromycota)相对丰度较高,雌性和雄性大熊猫粪便菌群丰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Unigenes功能分析表明,大熊猫粪便微生物的功能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代谢等过程。在大熊猫粪便中共检测出25大类、304种耐药基因,其中,外排泵类基因的种类最多、相对丰度最高。此外,在大熊猫粪便中共发现63属126种寄生虫,寄生虫种包括线虫、绦虫和吸虫,其中,线虫为优势虫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埃希杆菌属(Escherichi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与外排泵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糖肽类、多肽类和磺胺类耐药基因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本研究从宏转录组水平揭示了大熊猫粪便中微生物、耐药基因组成以及寄生虫种类,对大熊猫微生物相关疾病和寄生虫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1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大熊猫唇腭裂幼仔的饲喂方式及护理方法,在使其吸氧的同时采用奶瓶饲喂、奶瓶滴入饲喂和胃管插管饲喂3种饲喂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大熊猫唇腭裂幼仔在不同条件下的喂养及护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瑛美”,雌性,4月龄,体重16kg,人工繁殖。2003年12月24日下午14时40分左右,两幼仔在一起玩耍时,脚趾无意中将患兽的左眼球抓伤脱出。临床症状:眼球向正前方脱出,上下睑缘绷紧卡住眼球赤道部,眼球固定,运动受限,球结膜水肿,上下睑缘退缩至赤道后,角巩膜及结膜无裂伤,眼部各组织迅速淤血、炎肿,  相似文献   
5.
选取23只周岁左右大熊猫单纯异氟醚吸入麻醉静脉采血,观察诱导时间及复苏时间,麻醉期的眼睑反射、痛觉反应、镇静效果,并从呼吸、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等方面监测大熊猫的麻醉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异氟醚应用于幼龄大熊猫具有麻醉效果确实,镇静、镇痛效果好,血氧饱和度充裕,且对机体各项生理功能和各项生理指标影响轻微,毒副作用低,便于机体迅速恢复与稳定,可以作为幼龄大熊猫的首选麻醉药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大熊猫食性转换前期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对3只处于夏季食性转换前期大熊猫粪便细菌总DNA进行ERIC—PCR分析,并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MsPI对其进行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及测序分析。研究表明,食性转换前期大熊猫肠道细菌主要由硬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组成。其中7月份样品中以梭菌属和醋杆菌属为主;8月份以八迭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为主;9月份以链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为主。此外在3个月中均发现一定比例的未培养细菌。结果表明:随着食性转换前期的过渡,大熊猫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由硬壁菌门中的梭菌属渐变到以球菌属为主,由变形菌门的醋杆菌属渐变到以肠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