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稀释倒平板法从0型菌086和IV型菌967-4和9620中分离到59个单细胞系;在12个近等基因系品种上,086和其单细胞系表现为弱毒力,2个IV型菌及其单细胞系能克服抗病基因Xa-1、2、3、8、10、11、14的抗性,不能克服Xa-21、4、5、7、13的抗性;带主效抗病基因的品种Asominori、XM5、M41、XM6和丰锦能把3个母株的59个单细胞系区分为12种数量差异或质量差异的不同致病型;将此5品种与近等基因系配合,适合作为病菌致病基因变异频度监测的寄主;采用"段叶沙培,切口取菌胶"法分离病菌,在中国致病型鉴定品种上划分的致病型,是田间病菌群体毒力结构的表型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更好地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对所得产物进行HPLC和GC-MS分析。[结果]水蒸气法提取的姜精油为浅黄,折光指数(20℃)1.491~1.497,密度d200.855~0.890g/ml,得率0.7%~1.2%,主要成分为单萜、单萜醇、醛、酯等含氧衍生物和倍半萜。超临界CO2萃取法的适宜工艺为:萃取时间80min,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所得姜精油为稠状深黄色,折光指数(20℃)1.490~1.512,密度d200.950~0.975g/ml,主要包括姜烯、金合欢烯、β-倍半水芹烯、β-水芹烯,按面积归一法计算,共占色谱峰的88.29%。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率低,杂质多。[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含较多的醇类化合物,更能体现生姜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3.
以牛分枝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其特异性蛋白(MPB70)基因,获得约600 bp的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GEX-6P-1质粒,构建出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MPB70。将质粒转化至感受态BL21中,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可见相应蛋白带。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该蛋白具有牛分枝杆菌抗原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牛结核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冰箱斜面保存的0、Ⅱ、Ⅳ致病型模式株与其后代单菌落子株致病力的比较,并测定0、Ⅱ、Ⅳ型模式株两两混配液的致病力和观察22个菌株在中茬和晚茬的致病型鉴别品种上致病力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采取病叶段沙培,在切口取菌胶的方式分离所得菌株是含不同毒力细胞的混合体,其毒力差异是由各细胞间的组成比和互作关系决定的;用这样的菌株划分出的致病型,实际是病菌不同毒力细胞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的组成比和互作关系的表型反应,即病菌自然群体毒力结构的反应;鉴于致病型代表菌株是不同毒性细胞的混合体,不同的生态条件,必然会导致其组成比的变异,所以菌株毒力的变异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5.
葱属植物改良中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葱属植物组织培养各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器官培养、胚培养、单倍体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并评述了这些生物技术在葱属植物遗传育种和品质改良中的应用前景。同时对现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对山东主栽生姜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生姜提取参数差别不大;在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时间80 min为最佳经济条件,莱芜寨里生姜姜油树脂的提取率达到5.06%,是山东地区提取率最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姜瘟病病原菌自然群体毒力组成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从同一个姜瘟病田的不同区域分离获得26个菌株,观察其细胞学性状,测定其生物型,从灌根法、注射法、剪叶法中筛选姜瘟病病原菌适宜的接种方法。[结果]分离获得的26个菌株的形态、培养性状、染色反应及生理生化特性和对照菌株L2、G2表现完全一致,确定其是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即姜瘟病病原菌,其中7株为Ⅱ型,占总菌株数的27%,19株为Ⅲ型,占总菌株数的73%。在田间进行姜瘟病病原菌接种时,建议使用茎基部注射法。[结论]从1块有代表性的病田的不同病株上分离25个以上的菌株的致病力的测定结果是该地区姜瘟病病病菌自然群体毒力组成系统监测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稻白叶枯病菌不同毒力的单细胞系混合组配后的致病力随着不同毒力菌所占的比例、彼此之间及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相应变化;同一病田不同病株分离菌以及同一叶片不同叶位段分离菌,均存在致病力的分化;表明稻白叶枯菌在同一块田、甚至同一病叶上都存在不同的毒力细胞。稻株发病程度,是在一定生态条件下,不同毒力的多细胞入侵和协同互作的结果。所以采用"段叶沙培切口取菌胶"法所得的分离株,是含不同毒力细胞的混合体。测定一定数量的此类菌株的致病型分化,即是对田间病菌自然群体毒力组成的表型反应。
来自同一田块的36株分离菌的致病型测定结果与从48县采集的208个菌株所测定的结果非常一致,因此,对一块稻田的病菌的毒力分化测定,可以作为对相似生态条件下的广大稻区病菌自然群体毒力组成监测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于大胜  邓中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74-17476
综合介绍了姜精油、姜油树脂的特性和提取工艺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