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水产渔业   5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绿鳍马面纯(Navodons eptentrionalis Gunther),属纯形目,革纯科,马面纯属。属于温水底层鱼类,食性杂,喜欢集群,游泳能力较弱。它以肉质鲜嫩、肝脏价值高而著称,鱼皮和卵巢也可以进行加工利用,倍受市场青睐。  相似文献   
2.
定植密度和施肥种类对蕨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蕨菜[Pterdiumaquilinum(L.)Kuhn]是野生于天然林区的一种蕨科蕨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因其幼嫩茎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和铁锌等微量元素,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山珍采摘食用。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蕨菜又成为内销外贸的抢手货,并且需求量不断增加。由此导致了对野生蕨菜连年过量采摘,加之人畜践踏破坏,资源锐减,产量下降,再完全依赖自然生产已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为此,国内外近年开展了有关蕨菜原生地人工驯化栽培工作(齐乐贤,1991;吴会胄等,1994),但蕨菜人工异地栽培的报…  相似文献   
3.
为解析热应激对大菱鲆心脏损伤及其机制,实验从组织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及凋亡基因表达等多个水平,分别使用H.E染色法、电镜观察法、酶活性检测法、qPCR检测基因表达法开展了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心肌纤维肿胀,断裂,间质宽度增加,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结构破坏等组织损伤现象加重,但在24°C-24 h时组织损伤明显减轻;CK活性随着热应激加剧显著升高;LDH、SOD活性,MDA含量在24°C时达到峰值,表明大菱鲆遭受到热应激,心肌防御酶发挥抵抗作用,维持机体稳态。qPCR显示,大菱鲆心肌细胞Bax基因和Caspase-3基因变化趋势一致,随着热应激的加剧,表达量降低,而Bcl-2基因逐渐升高。表明在热应激程度较轻时,大菱鲆心肌通过降低Bax、Caspase-3基因表达,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丢失来减少热应激损伤。当热应激加剧至28°C时,热应激超过自身生理调节阈值,损伤加重,机体防御系统自身也受损,造成大菱鲆心脏结构严重损伤甚至机体死亡。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大菱鲆心肌损伤加重,机体通过调节心肌防御酶活性以及使细胞凋亡,最大限度维持稳态,减少组织损伤。超过24...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人工栽培野生蕨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研究了不同定植密度和施肥种类对人工栽培蕨菜生长及鲜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密度(25cm×11cm)栽培有利于地下根茎的发育和株高、叶柄长度的增加,但鲜菜产量较低;施用鸡粪不仅地下根茎发育较好,且地上株高、叶柄长度增加,第3年鲜菜产量显著高于施用复合肥、草木灰和不施肥处理。因此,高密度(25cm×5cm)栽植配合施用鸡粪,是获得蕨菜鲜菜最高产量的适宜组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用塑料大棚、塑料小拱棚和露田栽植等3种不同覆盖管理方式的3年生人工蕨菜的生长发育进程、地上茎的生长量及藓菜产量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塑料大棚内光、温、湿条件比较适合蕨菜生长发育的要求,因而蕨菜出苗早、生长量大,产量高;塑料小拱棚对棚内温、湿条件和蕨菜生长发育及产量也产生一定影响,比露田蕨菜具有一定增产效果,但较大棚效果为次  相似文献   
6.
使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和比较了法国、西班牙、丹麦3个引进亲鱼群体和国内莱州、海阳、日照3个累代繁养大菱鲆亲鱼群体的形态特征。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法国与日照群体形态具有较大差异,日照群体同海阳群体形态趋同,丹麦群体具高体型特征。主成分分析的第一、二、三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7.07%、28.10%、15.45%,三者累积贡献率为90.62%;6个群体整体上形态差异显著,但不存在无交集的隔离。聚类分析表明,莱州群体与海阳群体形态最为接近,二者与法国群体聚为一类;日照耐高温群体与西班牙群体聚为一类。这两类聚为一大类。丹麦群体与另外5个群体形态差异最大。引进群体的形态学多样性总体高于国内累代繁养群体。  相似文献   
7.
绿鳍马面鲀曾经是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海区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最高年产量达33万t。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其种群资源锐减,现已不能形成渔讯,活鱼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本文对黄海野生绿鳍马面鲀的人工驯养和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绿鳍马面鲀苗种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2003年12月和2004年7月2次购进规格8~10cm左右条斑星鲽苗种1万尾,在烟台百佳实验基地进行了条斑星鲽室内水泥池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试验研究,探索该鱼在深井水+大棚养殖模式下的生长特性,为今后开展条斑星鲽养殖的最佳模式研究和产业化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