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1.
谭炳乾  林申 《畜禽业》2006,(9):28-29
对HACCP体系在规模化猪场兽药残留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结合有关HACCP原理介绍了如何确定关键控制点、纠偏与控制措施,阐述了HACCP体系在规模化养猪场建立和应用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2.
PCR在快速检测食品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应用PCR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设计合成了针对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溶血素编码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在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中能扩增出348bp的预期片段,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和李斯特属的绵羊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威尔斯李斯特菌、西尔李斯特菌和格氏李斯特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用该方法检测了81份食品样品,检测结果与分离鉴定方法一致,表明本方法可用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检测样品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污染率为8.6%,以禽肉类制品中的污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参考GenBank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第I毒力岛(LIPI-1)有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段扩增、克隆了分离菌株XFL0605LIPI-1毒力岛全基因序列,序列全长8 558 bp,包括完整的prfA、plcA、hly、mpl、actA和plcB6个基因。对LIPI-1编码的6个毒力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各毒力基因反映的进化关系不尽一致,表明李斯特菌株在获得外源性毒力基因方面具有不同步性,各毒力基因来源也不尽相同。应用相应软件对各毒力基因编码蛋白的信号肽、跨膜区进行预测,确定了基因序列中调控蛋白PrfA结合区核苷酸序列。分析并确认了hlyA基因及推导氨基酸序列PEST基序和C端保守11肽序列。研究还发现LM菌株XFL0605actA基因编码604个氨基酸,缺失了105 bp富脯氨酸重复片段编码碱基,只有2个E/DFPPPPXD/E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4.
对湖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进行了耐药性调查,重点监测了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状况。分离鉴定了117株大肠杆菌,用12种常用药物对上述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均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并对四环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等常用药物呈普遍耐受。大部分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对单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抗性率达到了64.1%和56.4%.时恩诺沙星抗性率为38.5%;沙拉沙星的抗性率相对较低,但中介菌株的比例达到了23.9%,环丙沙星的中介菌株的比例达到了29.1%。  相似文献   
5.
建立PCR-ELISA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hly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在上游引物5?#31471;标记生物素,核酸探针的3?#31471;标记地高辛,将PCR扩增、核酸液相杂交以及酶联显色技术结合,并对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PCR和PCR-ELISA检测食品样品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方法。经对试验菌株检测表明,PCR 、PCR-ELISA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能扩增出特异片段,其它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扩增检测结果是阴性。对60个样品进行检测表明,与SN/T0148.1-2005方法相比, PCR-ELISA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PCR产物电泳法检测比较,PCR-ELISA方法进一步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敏感性高于前者150倍以上,并适合批量样品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hlyA基因序列及溶血素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株不同来源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中PCR扩增溶血素编码基因hlyA,连接到T克隆载体转化到受体菌DH5α中,经菌落PCR和提取质粒酶切鉴定后测序,对测定的hlyA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3个菌株克隆的hlyA基因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同源性在96.9%以上;其推导的LLO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7.9%以上,N端存在相同的PEST基序,C端存在相同的保守性11肽结构.建立和运用分光光度法对3个试验菌株的溶血素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pH5.6时LLO溶血活性最高,在pH7.0时LLO溶血活性基本丧失.本试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流行病学分析和基因工程疫苗载体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选择从四川规模化鸡场分离鉴定的5株优势血清型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代表株(O89,O119,O141,O127)的1型菌毛pilA基因的PCR扩增片段分别定向克隆到pUC18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并转化到DH5 α株大肠杆菌载体菌中,对目的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5个克隆片段均含有1型菌毛pilA基因的全序列,全长459bp,编码信号肽和结构蛋白。用生物软件(DNASTAR)对9株大肠杆菌1型菌毛pilA基因序列、氨基酸序列、菌毛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及抗原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1型菌毛间具有同源性,1型菌毛间存在一定的相同抗原位点。  相似文献   
8.
一. NDV毒力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NDV是单链 RNA病毒,基因组长度为 15156个核苷酸,分子量为 (5.1- 5.7)× 106Da,裂解的纯化病毒颗粒经 PAGE揭示其至少编码 7种多肽。其基因组编码 6种蛋白质: L、 P、 HN、 F、 NP、 M蛋白。各种结构蛋白基因在基因组上的排列顺序为: 3’- NP- P- M- F0- HN- L- 5’。 L、 NP和 P三种蛋白称为衣壳蛋白,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病毒的合成。 M蛋白在 RNA的合成和病毒的自身装配中起重要作用。 HN的作用是使病毒吸附于细胞受体,并通过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这两种生物活性物质破坏…  相似文献   
9.
猪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炳乾  陈哲  林申 《畜禽业》2006,(13):22-23
对湖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进行了耐药性调查,重点监测了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状况。分离鉴定了117株大肠杆菌,用12种常用药物对上述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均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并对四环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等常用药物呈普遍耐受。大部分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对单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抗性率达到了64.1%和56.4%,对恩诺沙星抗性率为38.5%;沙拉沙星的抗性率相对较低,但中介菌株的比例达到了23.9%,环丙沙星的中介菌株的比例达到了29.1%。  相似文献   
10.
PCR-RFLP检测猪源致病性沙门氏菌gyrA基因点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16株猪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对5种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在31.2%~56.2%。分别以质粒和染色体为模板,应用PCR扩增16株沙门氏菌的gyrA基因,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获得以染色体为模板的扩增产物,并从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获得了以质粒为模板的扩增产物。对PCR扩增产物进行RFLP分析,氟喹诺酮高敏菌株没有检出突变位点,中敏菌株和耐药菌株检测出了gyrA基因的点突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