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鲍鱼海上筏式养殖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现象。为了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笔者现结合生产实践,将如何降低筏养鲍鱼死亡率的关键措施介绍如下,供养鲍者参考。 (一)选用优良鲍苗 鲍鱼养殖海区相近,容易造成近亲繁殖,种质退化,急需改良品种。生产上利用杂交、转基因、克隆、多倍体育种等技术应用于鲍鱼育苗工艺中,已培育出了具有抗病力强、适应  相似文献   
2.
3.
影响刺参生长及成活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刺参,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手目,刺参科。产于黄、渤海,其经济价值可称之为“参”中之冠。是蛋白质含量高、糖类丰富而不含胆固醇的珍贵海产品,具有滋补强身的功能。体壁可治痛虚阳萎、肠燥便秘、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等。体壁真皮结缔组织、体腔膜和真皮内腺管所含有的多种酸性粘多糖对人体生长、愈创、抗炎、成骨和预防组织老化、动脉硬化等有着特殊功能。刺参肠和性腺加工品,在日本视为美味极受欢迎,价格昂贵。刺参可谓全身皆是宝。近几年,刺参的价格一路攀升,居高不下,正因为如此,北方沿海不少地方,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投…  相似文献   
4.
海带产业面临的六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海带苗种 海带的育苗技术现已达到较完备的水平,应该说,现在市场上的苗种供应供过于求,这就迫切要求育苗单位更新育苗的品种,现有的“远杂11号”、“荣福1号”、“烟杂1号”、“福建海带”、“日本真海带”、“901”、“201”等急需改良,各育苗单位要根据国家海洋“863”项目,利用克隆、转基因或杂交技术,积极培育具备优良性状的优质海带苗,育苗场应该与养殖场紧密配合依据海区特点及加工生产需要,科学育苗,因地制宜选择品种,促使海带既丰产又丰收。 二、海带养殖  相似文献   
5.
东黄海区鳀鱼资源变动及渔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黄海区鳀鱼资源丰富,渔场分布广。鳀鱼是一种集群性强、昼夜垂直移动明显的中上层小型鱼类。地方名又称鲅鱼食、离水烂、海蜒等。八十年代前,因鳀鱼属于低值小型鱼类,社会利用价值很低,所以鳀鱼资源并未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仅作为部分拖网、定置网等渔具兼捕对象。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严重衰退,鳀鱼资源逐步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从而从兼捕对象变为主捕对象,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鳀鱼资源特性演变 九十年以代来,鳀鱼渔业经过了开发生产-充分利用-过度利用三个阶段,鳀鱼渔业资源特性…  相似文献   
6.
金枪鱼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区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海域,其中太平洋是世界金枪鱼渔业的主要渔场,产量占金枪鱼总产量的65%左右,作业渔场主要在太平洋岛国及其专属经济区,且保持着较明显的增长势头,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7.
山东荣成市在严格执行优季休渔制度的同时,根据本地实际和提鱼资源的可利用性,在总结去年休渔期鱼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农业部颁发鱼专项捕捞许可证,坚持蜈鱼捕捞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7~8月,全市投入境鱼拖网生产船167对,总产提鱼人4万吨,收入6000万元,是去年同期的2.2信和2.6倍;平均对船产量462吨、收入37.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利.3%和63%。一是生产积极性高,投产船数多。由于今年春汛资源较差,大部分渔船生产效益下滑,1~6月份全市377对大马力渔船平均对船产值较去年同期降低2.5万元,从事提…  相似文献   
8.
荣成渔民抓住海南渔场渔汛旺季,舟外渔场鱼群集中、渔船少的有利时机,放弃春节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巧打时间差,依然出外打鱼虾。全市共有104艘大马力渔船坚持节日生产,其中70艘在海南渔场作业,34艘在沙外、舟外  相似文献   
9.
蓝点马鲛俗称鲅鱼,属暖湿性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及朝鲜西海岸等海域。九十年代以来,由于鲅鱼价格不断提高,因而尽管鲅鱼单位网次产量不高,但效益好,故捕捞强度有增无减,致使黄渤海及东海区鲅鱼资源严重衰退,1994年度再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东黄海区鳀鱼资源变动及渔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芝  连大军  卢岩 《海洋渔业》2001,23(3):110-112
我国东黄海区鳀鱼资源丰富,渔场分布广。鳀鱼是一种集群性强、昼夜垂直移动明显的中上层小型鱼类。地方名又称鲅鱼食、离水烂、海蜒等。80年代前,因鳀鱼属于低值小型鱼类,其资源并未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仅作为部分拖网、定置网等渔具兼捕对象。进入90年代,随着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严重衰退,鳀鱼资源逐步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从而由兼捕对象变为主捕对象,取得了巨大的捕捞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