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7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系统阐述了导致养殖中华鳖白底板病的病因及发病症状,并结合多年的病害防治经验,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养殖中华鳖白底板病的病因主要是肝脏病或肠道寄生虫侵袭,而引起肝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饲料中使用了组胺含量和氧化值过高的原料.为预防该病的发生,应降低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主要措施包括:适度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尤其要降低动物蛋白原料的使用量,选用高品质的白鱼粉等原料;在养殖中避免使用腐败的动物内脏和冰鲜鱼等作饲料;对水体进行定期消毒;规范用药等.对肝脏型白底板病的治疗应以保肝药物为主,而对寄生虫侵袭型白底板病则采用驱虫药物.  相似文献   
2.
病害严重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病害监测与防治工作是河北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监测总站的主要职能之一。根据农业部要求和省局指示,我省自2001年加入全国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网络,目的是通过开展病害的检测与分析,掌握病害发生的规律,预测下个月或下一阶段可能发生的病害,及时提出预防措施,为渔业生产服务,确保水产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本刊将开设[病害测报]专栏陆续刊登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希望对指导水产养殖生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饵料是无公害中华鳖生产全程控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中华鳖饵料的内在品质直接决定中华鳖的生长性能和抗病能力.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往饵料中添加或向养殖水体中泼洒药物,如果使用药物种类或剂量不当,可能导致鳖体内某些药物残留超标.如果饵料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也会造成在中华鳖体内的残留超标和病害,不仅会给养殖业带来危害和损失,还会直接威胁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养殖中华鳖是否符合无公害标准的要求关键在于养殖管理的水平,要求从养殖到产品上市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管理,本文仅就养殖过程中的放养前准备、密度调控、饲料及投喂、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几个方面做些简述,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富含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1],是名贵的水产养殖品种.我国中华鳖养殖产业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华鳖产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中华鳖商品价格有所降低,养殖利润减少[2].但是只要提高养殖技术,降低成本,中华鳖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养殖品种.稚鳖苗种成本占养殖成本中很大的比例,稚鳖一般指当年孵化的,体重在50g以下的小鳖.在中华鳖的整个养殖过程中,稚鳖阶段的死亡率是最高的,一般在20%以上,是影响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总结了一些适合于北方地区提高稚鳖成活率的经验,希望能对中华鳖的养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1 病害 1.1 发生病害的品种 淡水有鲤鱼、草鱼、鲢鱼、鲫鱼、金鱼、罗非、鲟鱼和中华鳖;海水养殖有牙鲆、大菱鲆、河、南美白对虾和日本对虾,共13个品种.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7月份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如下,供业内参考,并为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1病害1.1发生病害的品种淡水有鲤鱼、草鱼、鲢鱼、鲫鱼、鱼、罗非、鲟鱼和中华鳖;海水养殖有牙鲆、大菱鲆、河、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共14个品种。1.2发生的疾病种类病毒性病有出血病、白口病、白斑病、淋巴囊肿和红肢病5种;细菌性病有赤皮、烂鳃、肠炎、烂尾病、腐皮病、黑体病、红体病、腹水8种;寄生虫病有绦虫病、锚头鳋、三代虫、孢子虫、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和异钩虫病8种;营养性病有白化病1种;水质污染危害1种,共计发生23种病害,同比增加15%。1.3非测报区情况淡水的水霉、三毛金藻在本月份出现,发病水温在20℃以上,应引起重视。2各养殖对象的发病情况2.1草鱼平均发病率4.85%,同比增加4.49%;平均死亡率0.68%,同比降低3.25%。计发生赤皮、烂鳃、肠炎、锚头鳋、三代虫、出血病6种病害,其中三代虫病发病率最高,为21.8%,死亡率最高的是烂鳃病,为3.9%。2.2鲤鱼共发生出血病、肠炎、烂鳃、孢子虫、三代虫、车轮虫、斜管虫、绦虫病和指环虫9种病害,平均发病率为3.35%,同比增加3.26%;平均死亡率为1.0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