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与高梁属间远缘杂交花粉管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和高粱是禾本科的两个异属作物,因其遗传距离较远,杂交表现不亲和,结实率极低,难以获得种子.为初步了解水稻与高粱属间远缘杂交花粉管行为,探索该远缘杂交的发生过程,本实验以籼稻珍汕97A×珍汕97B和Ⅱ-32A×Ⅱ-32B两个组合为对照,对珍汕97A×晋江多枝高粱和Ⅱ-32A×晋江多枝高粱两个属间远缘杂交组合的花粉管行为作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晋江多枝高粱花粉粒能象水稻花粉粒一样在水稻柱头上正常萌发,花粉管在花柱及子房中生长与伸长,有些能最终到达子房的基部;同时高梁花粉管生长也出现诸如不能进入花柱、胼胝质不规则堆积、花粉管末端钝化等一系列的异常表现,致使不少花粉管停滞生长.  相似文献   
2.
杂交稻对稻瘟病和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省将推广的54份杂交稻组合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对稻瘟病的抗病性鉴定表明:抗病组合共49个,占90.7%;其中,高抗(抗性比≥91%)组合30个,占55.6%。对稻白叶枯病的抗病性鉴定表明:没有高抗(HR)和抗(R)的组合,仅有一个杂交稻组合(西胜2175)表现为中抗(mR),仅占1.9%,其余53个组合都表现感病,占98.1%。进一步分析表明:对稻瘟病表现高抗的30个杂交稻组合都不抗白叶枯病,而中抗白叶枯病的杂交稻组合西胜2175对稻瘟病表现为中抗,抗性比为74%。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由此导致的蔬菜重金属污染风险不容忽视。针对不同品种芥菜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特性、吸收机制以及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为研究芥菜吸收积累重金属的机理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消长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7年,用中国稻瘟病菌鉴别寄主鉴定了广东省稻瘟病菌单孢菌株1574份,共鉴定出8群43个生理小种。其中ZC群一直是广东省的优势种群,其出现频率平均为50.2%;ZC13一直是优势小种,其出现频率平均为27.4%,其次是ZG(18.8%)、ZC15(14.5%)和ZB13(9.1%)小种。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优势小种的类型及其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镉对蕹菜生长的影响,蕹菜对镉的吸收积累和相关机理,以及蕹菜在修复土壤镉污染和安全生产两方面的前景,为研究及应用蕹菜吸收积累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温度条件下PEG引发梭梭种子对其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梭梭(H.persicum)种子为研究材料,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浸种处理,促其在常温(20~25℃)及低温(10~15℃)下发芽,通过对发芽率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常温25%PEG引发下,其种子萌发效果最为明显;梭梭幼苗CAT和POD在不同处理下其酶活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说明不同处理的梭梭幼苗在抗逆性上的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水稻与高粱属间远缘杂交花粉管行为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和高粱是禾本科的两个异属作物,因其遗传距离较远,杂交表现不亲和,结实率极低,难以获得种子。为初步了解水稻与高粱属间远缘杂交花粉管行为,探索该远缘杂交的发生过程,本实验以籼稻珍汕97A×珍汕97B和Ⅱ-32A×Ⅱ-32B两个组合为对照,对珍汕97A×晋江多枝高粱和Ⅱ-32A×晋江多枝高粱两个属间远缘杂交组合的花粉管行为作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晋江多枝高粱花粉粒能象水稻花粉粒一样在水稻柱头上正常萌发,花粉管在花柱及子房中生长与伸长,有些能最终到达子房的基部;同时高梁花粉管生长也出现诸如不能进入花柱、胼胝质不规则堆积、花粉管末端钝化等一系列的异常表现,致使不少花粉管停滞生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了经人 IgG 免疫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头肾、外周血和脾脏中的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 secreting cell, ASC)数量。结果表明, 首次免疫 1 d 后可在头肾中检测出 ASC, 而外周血和脾脏第 3 天才能检测出 ASC; 头肾、外周血以及脾脏中的 ASC 均在第 12 天达到峰值, 随后头肾, 外周血中的 ASC 数量显著减少, 而在脾脏中 ASC 数量减少不显著。二次免疫 1 d 后在头肾、外周血和脾脏中均可检测到 ASC, ASC 数量均在第 9 天达到峰值, 时间早于首次免疫, 且在首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中, 头肾组织的 ASC 数量均是 3 个组织中最高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对首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检测发现, 其变化趋势与 ASC 数量变化规律相同。研究结果表明, 尼罗罗非鱼在初次免疫后产生了免疫记忆, 在二次免疫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 ASC 和抗体, 头肾是 ASC 的主要来源组织。该结果可为鱼类的免疫记忆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消长动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0~1997年,用中国稻瘟病菌鉴别寄主鉴定了广东省稻瘟病菌单孢菌株1574份,共鉴定出8群43个生理小种。其中ZC群一直是广东省的优势种群,其出现频率平均为502%;ZC13一直是优势小种,其出现频率平均为274%,其次是ZG1(188%)、ZC15(145%)和ZB13(91%)小种。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优势小种的类型及其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0.
Eudistomin Y class compounds are a series of β-carbolines which was originally isolated from a marine turnicate or ascidian near the South Korea Sea. These compounds contain bromo-substituted groups, which is one of the typical characters of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We report herein the chemical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seven new β-carboline-based metabolites, Eudistomins Y1–Y7, and their hydroxyl-methylated phenyl derivatives. Using bromo-substituted tryptamines and bromo-substituted phenylglyoxals as the key intermediates, Eudistomins Y1–Y7 and their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via the acid-catalyzed Pictet-Spengler reaction and fully characterized by 1H- and 13C-NMR and mass spectroscopy. Biological studies revealed that all of the compounds showed moderate growth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breast carcinoma cell line MDA-231 with IC50 of 15–63 μM and th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hydroxyl-methylated phenyl produc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natural products Eudistomins Y1–Y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