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南平市小麦赤霉病发生和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2011年南平地区小麦3个对照品种的赤霉病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情指数、发病率进行调查,并与开花期温度、降雨量的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在逐步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小麦赤霉病对照品种发生程度的动态预测模式,拟合率为92.6%。  相似文献   
2.
南平市农科所小麦鉴定品种赤霉病发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平市农科所小麦鉴定品种赤霉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气象因素及麦田菌源量对赤霉病常年偏重和稳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至成熟期的气候条件及麦田菌源量均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侵染。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 ,地处闽北内陆山区建阳市 ,是小麦赤霉病的重发区 ,具有得天独厚的小麦抗赤霉病自然鉴定条件。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九五”期间继续承担省科委立项协作课题中的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任务 ,并开展丰抗新品种选育 ,旨在为我国加速实施种子工程 ,保证 2 1世纪的粮食安全供给服务。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996年以来 ,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材料有13516份 ,分别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细胞遗传所、江苏农科院遗传所、江苏农科院粮作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上海农科院植保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安徽农科院作物所、四川绵阳市农…  相似文献   
4.
噻嗪酮水面展膜油剂是一种杀虫剂新剂型 ,该药液滴施稻田水中 ,可在水面自动扩散形成封闭药膜 ,并沿稻秆爬升 ,达到防治害虫目的。在低龄若虫高峰期 ,本剂100~150ml/666.7m2 ,每666.7m2均匀分布10个点滴施 ,早稻后期防效68.0%~81.7%,单晚稻前期及双晚秧田防效达 88.7%~98.7% ,与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32g/666.7m2及与有机磷杀虫剂混剂防治效果相当 ,持效期15d以上 ,大田示范防治取得一致结果  相似文献   
5.
198 4年以来 ,承接了全国小麦育种攻关中的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任务 ,对来自全国 10个麦区 12 6 4 8份小麦育种材料抗赤霉病性进行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 ,至今仍未发现免疫的小麦材料。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较强 ,全国R级小麦材料均分布在这些赤霉病频繁流行的麦区 :西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及北部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较弱 :北部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及新疆冬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最差。我国现有小麦材料的抗病性与丰产性仍存在较大矛盾 ,至今仍缺乏可应用于生产的抗赤霉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对我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尚未取得较大突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提出在病区建立小麦抗赤霉病穿梭育种开放试验基地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小麦抗赤霉病性田间自然鉴定与抗赤霉病育种中的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4年以来,承接了全国小麦育种攻关中的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任务,对来自全国10个麦区12648份小麦育种材料料霉病性进行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至今仍未发现免疫的小麦材料。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较强,全国R级小麦材料均分布在这些赤病频繁流行的麦区;西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及北部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最差。我国现有小麦材料的抗病性与丰产性仍存在较大矛盾,至今仍缺乏可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