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农作物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茶叶化学分析是进行茶叶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正确性直接关系到成果的可靠性,而鲜叶样品处理,成为化学分析样品的方法,又直接影响到分析成份的正确性。目前,我国对鲜叶样品的处理方法,一直沿用蒸热→摊凉→干燥等步骤(简称常规法)。此法,因鲜叶的蒸热时间不同而化学分析的成份差异较大,特别是在样品较多的情况下;如育种和制茶进行对比试验及品种检定时,一次处理不完多种样品,时间拉长,样品内含成份发生变化而产生误差。为此,我们想闯开新路,探索出简易,快速而且尽可能地保持鲜叶原有成份的原始样品处理方法,做了下列几种处理方法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2.
饮茶与健康     
茶自发现至今,历史相当悠久.它之所以能繁衍不绝,广为传播,成为世界上为最普遍、最受欢迎的饮料,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茶叶有多种药理功能:二是茶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茶叶是一种保健饮料.茶叶的营养价值: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D、C、B_1、B_2、B_6、E、K等.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元.茶叶中含量很高,特别是高山茶和幼嫩茶芽中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3.
茶树根系是茶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系生长发育良好与否,对地上部份的生育,尤其种植茶树的收获对象——新梢的伸育密切相关,无比重要。俗话说:“根深叶茂”,这是对植物根系和地上部份发育相关性的极高度的科学概括。然而对于茶树根系在年发育周期中不同时期主要内含物的变化及规律、与地上部生长发育、鲜叶的内含物质变化之间的关系,还未见过什么研究报导,为了探讨茶树根系年发育周期中主要内含成份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地上地下部生长发育交替现象的相关性,从而了解根系在年发育周期中每个时期的作用,以作为制定合理管理措施的根据。达到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的目的。于1979~1980年间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概述如后:  相似文献   
4.
近年报道,硒是人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成分;此酶可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积累,能阻止和中断体内发生过氧化作用,保护生物膜。硒能促人体的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和5—苷—核苷酸酶的活性,直接影响人体K、Na、Ca离子代谢与核酸的代谢。硒能刺激免疫蛋白和抗体的生成。因而硒已被确认为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而且是有利于健康和防治疾病的保健微  相似文献   
5.
锰是鲜叶中某些酶(如精氨酸酶等)的组成成份。因此,锰为茶叶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锰对于叶绿素的合成和碳水化物的输送也有重要作用,它在茶叶中的含量比其它一般农作物要高。在成品茶叶中,锰的含量多少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7.
锰是茶树体内某些蛋白酶和氧化酶的成分,直接参与叶绿素和咖啡碱的形成,因此它是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必要的微量元素。茶树体内锰含量多少无疑要影响其生理代谢和发育,影响茶叶品质。为了能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测定茶叶中的锰含量,我们研究应用了目前发展较快、用得较广的仪器分析方法之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这种方法对一些组成复杂、干扰严重的样品也易消除干扰,得到比较满意的精度。一、仪器与试剂 1.设备:WYX-401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锰空心阴极灯(上海电光器件厂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 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但目前我国还有不少人,特别是儿童和妇女,一般不饮茶或不太爱饮茶。把茶叶应用到食品上,做成各种美味可口的茶糖,迎合男女老幼、城市乡村的需求,这对扩大茶叶消费对象,提高我国茶叶消费水平,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无疑会有着重要意义。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饮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质量好,而且品种要多样化。利用中低档茶作为茶糖配料,既开  相似文献   
9.
顾谦 《茶业通报》1995,17(2):22-24
研究开发天然富硒茶顾谦(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硒元素是瑞典科学家贝来利乌斯和柏齐济阿斯在1817年发现的。早期硒被认为对人体有害元素,1957年美国Scnuarz发现硒是动物的必需元素,1978年联合卫生组织正式宣布"硒为人体之必须微量元素"之后,才确...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氮肥的同时,我们也研究了茶叶新稍及其在茶叶制造的整个过程中氮素化合物的变比,发现自五月开始到九月为止施氮肥的茶树,氮素化合物的合成由原来的3—5%增加到14—15%,尽管氮素化合物的总量变化比较大,但在制造过程中它的变化是不大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