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研究在高水肥地亩施纯氮20公斤和P_2O_515公斤的基础上探讨了夏玉米不同氮钾用量的增益效果,研究证明,在此条件下,单独增施纯氮5~10公斤,产量能够增加,但由于施氮投资增加,基本没有经济效益;单独增施5~15公斤K_2O,产量增加但经济效益甚微;增施10公斤纯氮和5~15公斤K_2O,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最高增益达234.1元/亩。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饲料之王,但当前推广的玉米品种,均以生产籽粒为主,满足不了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为此,作者选育了饲粮兼用玉米饲玉一号、饲玉二号。这两个品种,其籽粒产量达到中产水平,而突出的是成熟时茎叶青绿,适合作青贮饲料利用。该品种生育期较长,植株高大,对水肥敏感,栽培时需麦垄套种或铁茬播种,种植密度以每亩3000——3500株为宜,还必需在抽雄前及时浇水,严防“卡脖旱”。  相似文献   
3.
郑旱1号小麦旱地高产栽培技术韩如岩李友军李根学高明裴腊梅(洛阳市小麦研究开发协作组,洛阳471003)郑旱1号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高抗育种室选育的适合在旱地种植的耐旱、耐寒、抗病、抗干热风、稳产高产的小麦品种。1994年引入我市,在1994~19...  相似文献   
4.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晚播可以达到6000~7500kg/hm2的高产水平。其高产途径是:大群体、小个体、靠主茎增穗重、靠穗多夺高产。关键技术是:选用早熟、中小型穗的春性品种,确保基本苗600~675万/hm2,控制分蘖实现单株独穗,加强中后期管理,努力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自1971年以来,由于推广郑引一号,对小麦大幅度增产,促进中产变高产,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郑引一号的丰产性、籽粒品质及落黄等方面虽有变好的趋势,而且对水肥要求不太苛刻,然而其植株高度却明显增加,抗倒伏性降低,在水肥条件较高的麦田,极易倒伏,不利于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实现稳产高产。近两三年来,对控制小麦生长的技术措  相似文献   
6.
<正> 四、豫西丘陵旱地小麦看墒栽培技术以上分析表明,影响豫西丘陵旱作区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自然因素方面主要是降雨量,其次是温度,再次是光照,在产量构成因素中,主要是亩穗数,其次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因此,在本区小麦栽培中,各项栽培措施都应以水分为中心,在确保有适宜亩穗数的前提下,争取穗大粒多,籽粒饱满。1.备播阶段根据对本区35年麦播前的气象资料,其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玉米自交系的纯合是相对的,再经过严格自交,仍能从中分离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高于原自交系的姊妹系.这些姊妹系,有的可以用来代替原自交系生产单交种,有的可以配制改良单交种,并且在选育新的单交种中,也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温带地区种植夏播大豆,需要有高产、稳产、省力的栽培技术。但这里大面积种植的是优质、晚熟的分枝型品种,常因高温多雨而造成徒长倒状,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试图用打顶的方法,来探讨大豆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现将打顶栽培的试验效果进行简报。  相似文献   
9.
<正> 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证明,豫麦18号小麦具有矮秆抗倒,早熟避灾,稳产高产的特点。在栽培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情况下,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0.
甘薯绿豆间作增收技术李友军,韩如岩,袁宝玉,付国占,马庆华(河南省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471003)甘薯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栽植面积在l00万hm2左右,其中春薯占70%以上。长期以来,春种秋收,一年1熟,光能、地力浪费严重。如何在保证甘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