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以650 ℃下制备甘蔗渣生物质炭(BC650)为研究对象,在模拟自然条件下,在BC650上负载环境中常见的溶解性有机质(DOMs)即小分子没食子酸(GA)和大分子黄腐酸(HA),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再以典型抗生素土霉素为目标污染物,探究外源DOMs耦合生物质炭对抗生素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OMs的负载提高了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生物质炭的表面化学性质发生改变;预载DOMs后,生物质炭对土霉素的吸附能力明显降低,且GA负载的抑制作用较HA更为显著,就平衡吸附量而言,HA处理后其下降了10%,而GA的处理使其降低了30%,DOMs的预载对生物质炭吸附抗生素的影响可能是由DOMs处理改变了生物质炭的表面化学性质而致;DOMs负载前后生物质炭对土霉素表现出非线性吸附,氢键作用为主要吸附机制。所得结果可为生物质炭在抗生素污染控制中的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蔗渣基生物质炭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蔗渣为前驱物,采用持续升温限氧法在350、450、550℃温度下制备生物质炭(分别标记为BC350、BC450、BC550),并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种生物质炭的产率分别为25.27%、22.28%、18.20%,pH值分别为5.97、6.45、7.96,比表面积为110.52、160.36、298.40 m2/g,阳离子交换量为:42.87、52.69、108.53 cmol/kg。此外,通过对生物质炭进行元素分析,生物质炭中含量最高的是碳元素,通过Boehm滴定测定,生物质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在3种温度下制备的3种生物质炭对诺氟沙星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log(Kf)值大小顺序为:BC550(13.74)BC450(11.47)BC350(4.52)。可用作去除水和土壤中诺氟沙星的吸附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狼(Canis lupus)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在晚冰期就已同时被欧洲及亚洲的采集狩猎者所驯化的动物.这大约发生于距今17000至15000年前,或可上溯至30000至20000年前.然而,当时的驯化最多也不过导致人类狩猎策略、战术或技术发生了一些小的变化,却并未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提示我们,至少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已经能够驯化动物.  相似文献   
4.
猪苦胆具有很高药用价值,且价廉易得,是治某些渚病的良药. 一、治猪消化不良取猪苦胆1个,大蒜15克捣烂,加入适量绿豆粉混合均匀,制成杏核大小的药丸,每头猪每天喂2次,每次1丸,3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痊愈.  相似文献   
5.
以城市红树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该系统水体中微塑料表面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与组分特征。采用野外原位暴露实验的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显微镜(SEM)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具有可降解性的聚乳酸(PLA)4种不同类型微塑料表面形貌特征和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4种微塑料暴露45 d后(标记为LPE、LPS、LPVC、LPLA)在其表面均能观察到明显微生物聚集体,主要以杆状细菌、球状细菌为主;不同类型微塑料表面生物膜总量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LPE>LPLA>LPS>LPVC;4种微塑料表面的细菌群落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而水环境中以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_Chloroplast)、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群。基于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微塑料表面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周围水体存在显著差异,各个类型的微塑料表面细菌群落结构组分相似。红树林系统是微塑料的重要收纳场所,研究微塑料表面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特征,为进一步开展城市红树林系统中微塑料的环境行为与生态风险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木薯渣基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阿特拉津 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渣为前驱物,采用持续升温限氧法制备了不同温度(350、550、750益)的生物质炭(BC350、BC550 和BC750),并对其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基于guideline106 批量平衡法,研究了生物质炭对砖红壤中阿特拉津吸 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的吸附动力学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生物质炭施用可缩短阿特拉津达到吸 附平衡的时间,施入量越多,达到饱和的时间越短。施入量相同条件下,最早到达平衡的处理是BC750,BC550 次 之,BC350 最后达到饱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生物质炭对砖红壤中阿特拉津的吸附动力学特性(R2> 0.864)。阿特拉津在生物质炭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表现为非线性,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作用联合是主要机制。在土 壤中添加3%和5%BC750 的处理用Temkin 方程拟合最佳,其余处理均符合Langmuir 方程和Freundlich 方程。logKF 值随着生物质的量增加而逐渐增大。对于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logKF 的大小顺序表现为BC750>BC550> BC350,说明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吸附能力与生物质炭的热解温度有关。此外,阿特拉津的吸附-解吸过程存在明显 的滞后现象,滞后系数HI 均大于1,且表现为BC750>BC550>BC350。因此,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风险评价和修复需 考虑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炭是一种友好的环境功能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及生态效应,已成为环境科学及土壤学的研究热点。为促进生物质炭的研究,综述了生物炭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土壤肥效改良、碳的增汇减排、作物生长等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其在热带地区的应用,对热带地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红树林系统中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对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以及微生物在红树林持续退化中发挥的作用,以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以正常和退化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以红树林区普遍存在的聚乙烯(Polyethylene,PE)为目标MPs,采用野外原位暴露试验,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短期和长期暴露后PE-MPs表面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暴露时间会显著影响红树林区PE-MPs表面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红树林退化对其没有显著影响。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是定殖在PE-MPs表面的主要菌门,其相对丰度介于(0.87%±0.04%)~(91.98%±4.60%)之间。PE-MPs表面定殖的主要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与暴露时间和暴露位点紧密相关。短期暴露时,退化和正常红树林区PE-MPs表面的主要功能群为碳代谢相关功能群[相对丰度为(27.37%±1.37%)~(29.02%±1.45%)],而长期暴露后正常和退化红树林区PE-MPs表面的主要菌属及功能群呈现出明显的差异。长期暴露后正常红树林区PE-MPs表面拥有丰度更高的碳代谢相关功能群(47.24%±2.36%),其中化合物降解功能群(17.87%±0.89%)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可能与其表面高丰度的食烷菌属(14.76%±0.74%)等烃类降解菌有关。而退化红树林区PE-MPs表面与硫循环相关的功能群丰度(39.78%±1.99%)显著提高,可能与其表面更丰富的硫氧化菌和硫酸盐还原菌(32.80%±1.64%)有关。研究表明,时间效应下红树林退化影响着PE-MPs表面定殖的细菌群落的结构,进而改变了其表面菌落对生态功能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9.
1 广西蔗糖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广西蔗糖业在这几年持续快速发展 ,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全国蔗糖业中的地位 ,有力保障全国食糖市场供应 ,充分显示其在我区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目前广西蔗糖业却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 ,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影响广西蔗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1 1 单产仍然偏低我区 80 %以上糖料蔗种植在旱坡地上 ,土质瘦、薄、酸 ,土壤肥力低下 ,有机质少 ;水利设施差 ,缺乏灌溉 ,主要靠天“吃饭” ,历年来甘蔗平均单产徘徊在 5 2 5吨 /公顷左右 ,这两年才达到 6 3吨 /公顷 ,低于广东湛江地…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蚯蚓分解处理农业废弃物的研究进展。从蚓种选择、蚯蚓分解处理不同农业废弃 物效果比较和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关键参数分析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在处理农业废弃物的可行性 及处理效果与存在问题,并展望了其研究发展趋势及其在热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