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罨画池位于崇州,是全国仅存的唐宋官署园林之一,是集游憩、观赏和纪念功能及园、庙、祠为一体的西蜀名园。以罨画池历史沿革为背景,以园林要素为分析元素,从罨画池的空间布局切入分析其艺术特征,探讨以历史园林营造为借鉴模板,在现代地域景观设计中应将人工美、自然美与地域美高度协调,在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采用“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让景观能够符合园林美学形态、调节生态并保持本真发挥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
层次分析法在园林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提出了园林发展综合指数概念并建立了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将园林发展水平分为各历史时期的园林数目、园林类型、园林要素、园林分布4个二级层次,应用该评价模型得出了园林发展曲线图,从而对各个历史时期园林发展水平进行了直观评价。运用此方法研究四川园林发展分期得到的结论,与其它相关综合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此方法适用于小区域的地方园林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区有着丰富的竹类资源,竹材也因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美学与文化价值,在四川古典园林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对四川古典园林经典实例的广泛调研,分析了四川古典园林中竹子的空间营造和意境营造;探讨了竹在四川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并将四川古典园林中的竹文化与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中的竹文化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常态化防疫背景下公众在城市外部空间的社交距离偏好范围、社交距离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从个人空间和疫情防控角度优化外部公共空间,文章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全国不同风险等级城市的533位公众的基本社会人口特征、疫情经历、社交距离偏好和社交距离敏感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外部公共空间舒适社交距离集中在“1.2~3.0 m”(以0.6 m为梯度,共7个梯度);社交距离敏感度主要在年龄、学历、职业、宗教信仰以及不同开敞程度的外部公共空间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具体的疫情经历并未对社交距离敏感度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容量控制和社交距离引导、合理配比不同开敞程度公共空间、强化公共空间绿色健康属性等方面提出外部公共空间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其进行妥善的保护、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该文在调研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各地方园林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传统园林保护的4种基本模式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保护性开发模式是较适合我国国情的传统园林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6.
贾玲利  邱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40-4642,4711
从介绍先秦时期蜀国概况入手,探讨了四川园林的起源问题。通过对古蜀国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并与羊子山土台考古发现进行比对,提出四川园林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蜀国杜宇王时期的园囿。认为四川先秦时期的园林主要以王族园囿、帝王或贵族墓园为主,现在有据可循的主要有3处,即羊子山园囿、南中园囿、武担山墓园,分别介绍了这3处园林的历史功能与特色。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先秦时期四川园林的特点,突出了古代蜀国"大石崇拜"精神所体现出的宏大气势。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敞空间使用现状,我们以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观察、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分析游客使用开敞空间的状况.数据显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敞空间主要使用对象不同于普通城市公园,其主要群体是老年人和小孩.记录的行为模式主要包括看护、小孩玩耍及交谈等,符合此类人群特质,但也与寻常公园游客行为模式有差异.研究表明,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敞空间已经成为老年人的重要活动场所,而对于外地参观的游客吸引力较低;另外,滞留的使用者主要行为模式以老年人看护小孩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