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温州茶区茶树品种结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众多的特早生茶树品种,成为浙江茶区最早生产茶叶的产区。温州早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然而,良好的自然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品种结构不合理引发的茶叶生产季节短、生产“洪峰”突出等问题制约了温州早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温州茶区的茶树品种结构进行了凋研分析并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名优茶机采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名优茶生产对鲜叶原料的要求,以一芽一、二叶及其对夹叶为标准芽叶,研究三个采摘时期机采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标准芽叶达84.9%~75.0%(采摘期二)时机采,可以获得较高比率的名优茶原料,为机采适期。本试验条件下,按采摘期二标准进行名优茶机采,春茶机采间隔期约20 d。按鱼叶开展时间确定机采间隔期,春季鱼叶展后15d,秋季鱼叶展后12d为机采适期。杭州茶区春季平均展叶间隔期为5.4d/叶,秋季为4.2d/叶。适当调整机采时间,可获相应的名优茶生产原料要求。  相似文献   
3.
名优茶机采鲜叶分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滚筛机(6CXF-70大宗茶鲜叶分级机,MCF自制名优茶鲜叶分级机),平面圆筛机(浙茶精766)、风选机(FX450型)等不同茶叶分级机械对相同机采鲜叶原料进行分级,鲜叶原料在不同筛孔、风力条件下,按芽叶大小、轻重归类,实现大小芽叶分离,测定经分级后得到的各类芽叶机械组成,比较分级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用机器采摘的茶青机械组成中标准芽叶的比例(质量分数,下同)为23.54%,粗老芽叶的比例为43.33%,其他碎片的比例达到33.13%。该鲜叶不能作为名优茶生产。经滚筛机分级,在相同分级区段内,MCF分级机分级获得的标准芽叶比率较6CXF-70大宗茶鲜叶分级机高19%,且各筛孔下得到的原料等级界限清楚。利用不同筛孔分层设置的平面圆筛机分级原料,各层级中均有标准芽叶和其他芽叶混杂的情况,不能较好地分离出鲜叶中的标准芽叶。风选机分级能较好地清除机采鲜叶内其他碎片,但标准芽叶和粗老芽叶分离效果不明显;MCF和风选组合分级效果提高。机采鲜叶先经MCF分级,再风选处理,标准芽叶比例提高了16%,其他碎片比例下降了23%,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标准芽叶和其他碎片混杂。然而先风选再MCF组合分级,分级效果不理想;但是调整自制分级机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等级差异明显的芽叶。综上,利用滚筛、平面圆筛、风选等方法可以使机采鲜叶原料在一定程度上按大小归类,不同方法分级差异大,其中滚筛分级是3种分级方法中可获得相对整齐、标准芽叶较多的分级方法,利用自制的名优茶鲜叶分级机(MCF)与风选组合分级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名优茶鲜叶原料分级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优茶鲜叶原料分级机研究表明,采用本研究自制的名优茶鲜叶原料分级机,可对机采茶叶进行有效分级,经分级的原料,较好地实现了以芽叶大小分级归类,从中可获得较为整齐一致一芽二叶为主的名优茶生产原料。不同展叶状态的芽叶其个体大小差异大,以个体大小作为分级方式,所获的同一等级原料中会出现不同展叶状态的芽叶。  相似文献   
5.
    以浙农113、龙井43、浙农139盆栽茶树为试验材料,研究新梢生育过程中的节间和展叶角度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节间生长变化与新梢生长一样,遵循"慢-快-慢"的"S"型生育规律.3品种中,浙农139节间最长,龙井43节间较短.春季,鱼叶展后12 d节间生长量仅为最长生长量的50%左右,此时进行机采,破碎率高;18 d时,鲜叶原料不符合名优茶生产要求;鱼叶展后15 d,节间长度和展叶角度已达适合机采状态,此时机采可有效控制破碎率的增加.适当增施肥料,能增加节间生长长度,有利于机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